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

海洋细菌成膜影响因素及粘附机理探索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第1章 绪论第14-23页
    1.1 细菌生物膜的研究进展第14-18页
        1.1.1 细菌生物膜的发展过程第14-17页
        1.1.2 细菌生物膜的危害第17-18页
    1.2 不同因素对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第18-20页
    1.3 蛋白质组学技术及其在细菌生物膜研究中的应用第20-21页
        1.3.1 蛋白质组学技术简介第20页
        1.3.2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细菌生物膜研究中的应用第20-21页
    1.4 立题依据、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第21-23页
        1.4.1 立题依据第21页
        1.4.2 研究内容第21-22页
        1.4.3 研究意义第22-23页
第2章 具有较强成膜及粘附能力海洋细菌的分离和筛选第23-36页
    2.1 实验材料第23-24页
        2.1.1 实验试剂第23页
        2.1.2 实验器材第23-24页
        2.1.3 实验材料第24页
    2.2 实验方法第24-27页
        2.2.1 细菌的分离纯化第24-25页
        2.2.2 海洋细菌的鉴定第25页
        2.2.3 海洋细菌成膜能力检测第25-26页
        2.2.4 海洋细菌粘附能力检测第26-27页
        2.2.5 数据处理第27页
    2.3 结果第27-33页
        2.3.1 细菌分离鉴定结果第27-28页
        2.3.2 海洋细菌成膜能力检测结果第28-32页
        2.3.3 细菌粘附能力检测结果第32-33页
    2.4 讨论第33-36页
        2.4.1 细菌分类地位第33-34页
        2.4.2 实验方法和粘附能力检测结果第34-36页
第3章 温、盐、pH及Cu~(2+)对海洋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第36-48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6-38页
        3.1.1 实验试剂第36页
        3.1.2 仪器第36-37页
        3.1.3 实验方法第37-38页
    3.2 数据处理第38页
    3.3 结果第38-45页
        3.3.1 温度对细菌成膜能力的影响第38-40页
        3.3.2 盐度对细菌成膜能力的影响第40-42页
        3.3.3 pH对细菌成膜能力的影响第42-44页
        3.3.4 Cu~(2+)对细菌成膜能力的影响第44-45页
    3.4 讨论第45-48页
第4章 Pseudoalteromonas sp.W-7初始粘附蛋白质组学研究第48-71页
    4.1 实验材料及仪器第48-49页
    4.2 实验方法第49-58页
        4.2.1 细菌生长曲线第49页
        4.2.2 粘附细菌分裂速度的检测及电镜观察第49-50页
        4.2.3 细菌培养及全蛋白的提取第50-51页
        4.2.4 蛋白质浓度测定第51-52页
        4.2.5 还原烷基化和酶解第52页
        4.2.6 iTRAQ标记第52-53页
        4.2.7 质谱检测第53-54页
        4.2.8 数据分析处理第54-55页
        4.2.9 荧光定置PCR第55-58页
    4.3 结果第58-68页
        4.3.1 细菌生长曲线第58页
        4.3.2 粘附细菌分裂速度检测及电镜观察结果第58-61页
        4.3.3 鉴定与定量结果统计第61页
        4.3.4 蛋白质的整体分布分析第61-62页
        4.3.5 差异表达蛋白分析第62-65页
        4.3.6 GO功能分析第65-66页
        4.3.7 GO富集分析第66-67页
        4.3.8 荧光定量PCR结果第67-68页
    4.4 讨论第68-71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71-73页
    5.1 结论第71-72页
    5.2 展望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80页
个人成果第80-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贝叶斯自适应组Lasso方法估计多变点模型
下一篇:寡孢节丛孢氨基酸信号调控相关基因功能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