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一、前言 | 第8-12页 |
二、张君劢社会主义思想的三次演变 | 第12-18页 |
(一) 五四时期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想 | 第12-14页 |
(二) 三十年代的国家社会主义思想 | 第14-16页 |
(三) 四十年代及之后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想 | 第16-18页 |
三、张君劢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根源 | 第18-27页 |
(一) 儒家思想是张君劢接受社会主义思想的"前结构" | 第18-22页 |
1.大同思想:张君劢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内燃线 | 第18-20页 |
2.中庸观念:张君劢社会主义思想调和折中的本真缘由 | 第20-21页 |
3.人本主义:张君劢"个人自由"与"社会公道"并重的支撑点 | 第21-22页 |
(二) 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吸收和承接 | 第22-27页 |
1.西方政治理念对张君劢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 | 第23-25页 |
2.西方政治制度对张君劢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 | 第25-27页 |
四、张君劢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核" | 第27-43页 |
(一) 民主经济是社会主义的首要内容 | 第27-34页 |
1.强调"大工业公有"保留"私人所有" | 第27-30页 |
2.主张"计划经济"反对"自由放任" | 第30-34页 |
(二) 民主政治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手段 | 第34-40页 |
1.民主是一种宪政制度 | 第35页 |
2.国民教育:民主政治的先行条件 | 第35-37页 |
3.人民、政党、宪法:民主政治的关键要素 | 第37-40页 |
(三) 文化是促进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发力量 | 第40-43页 |
五、张君劢社会主义的特色及其现代意义 | 第43-56页 |
(一) 张君劢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相比较之特色 | 第43-47页 |
(二) 张君劢民主政治的价值诉求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意义 | 第47-56页 |
1.民主诉求 | 第47-50页 |
2.人权诉求 | 第50-52页 |
3.法治诉求 | 第52-54页 |
4.公道诉求 | 第54-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