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油料作物论文--油菜籽(芸薹)论文

H2O2浸种对低温胁迫下油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27页
    1 低温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第11-13页
        1.1 低温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第11-13页
        1.2 低温胁迫对植物幼苗期生长的影响第13页
    2 低温对植物幼苗期生理特性的影响第13-15页
        2.1 低温对作物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的影响第13-14页
        2.2 低温胁迫对植物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第14-15页
        2.3 低温胁迫对植物中有关抗寒基因表达的影响第15页
    3 低温胁迫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第15-16页
        3.1 低温胁迫对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15-16页
        3.2 低温胁迫对植物光合生理过程的影响第16页
    4 H_2O_2在促进植物抗冷性增强方面的研究进展第16-17页
    5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7-19页
    参考文献第19-27页
第二章 H_2O_2浸种对油菜种子低温萌发的促进作用第27-4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8-30页
        1.1 试验材料第28页
        1.2 试验设计与取样时期第28页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28-30页
        1.4 数据处理第3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0-36页
        2.1 H_2O_2浸种对油菜种子低温萌发的影响第30页
        2.2 H_2O_2浸种对种子低温萌发过程中MDA含量的影响第30-31页
        2.3 H_2O_2浸种对种子低温萌发过程中过氧化氢含量的影响第31-32页
        2.4 H_2O_2浸种对种子低温萌发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的的影响第32-33页
        2.5 H_2O_2浸种对种子低温萌发过程中AsA和GSH含量的影响第33-34页
        2.6 H_2O_2浸种对低温下种子中Cu/Zn-SOD和BnICE1表达量的影响第34-36页
    3 讨论第36-39页
    参考文献第39-43页
第三章 H_2O_2浸种对低温下油菜种子萌发过程中贮藏物质代谢的影响第43-5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4-45页
        1.1 试验材料第44页
        1.2 试验设计第44页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44-45页
        1.4 数据处理第4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5-50页
        2.1 H_2O_2浸种对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及其酶活性的影响第45-46页
        2.2 H_2O_2浸种对油菜种子萌发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第46-47页
        2.3 H_2O_2浸种对油菜种子萌发过程中粗蛋白含量及其酶活性的影响第47-48页
        2.4 H_2O_2浸种对油菜种子萌发过程中游离氨基酸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第48-49页
        2.5 H_2O_2浸种对油菜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含量及其酶活性的影响第49-50页
    3 讨论与结论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第四章 H_2O_2浸种对低温下油菜幼苗生长的影响第55-6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6-57页
        1.1 材料第56页
        1.2 试验设计与取样时期第56页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第56-5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7-62页
        2.1 H_2O_2浸种对油菜子叶形态指标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57页
        2.2 H_2O_2浸种对油菜三叶期形态指标和SPAD值的影响第57-58页
        2.3 H_2O_2浸种对油菜三叶期幼苗叶片光合生理参数的影响第58-59页
        2.4 H_2O_2浸种对油菜幼苗叶片中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第59-60页
        2.5 H_2O_2浸种对油菜幼苗叶片中H_2O_2含量的影响第60页
        2.6 H_2O_2浸种对油菜幼苗中SOD、POD和CAT活性的影响第60-61页
        2.7 H_2O_2浸种对油菜幼苗叶片内AsA和GSH含量的影响第61-62页
    3 讨论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第67-75页
    1 讨论第67-70页
        1.1 低温条件对植物的影响第67-69页
        1.2 H_2O_2在缓解低温抑制方面的作用第69-70页
    2 结论第70页
    3 本研究创新之处第70-71页
    4 不足之处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5页
致谢第75-7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氮素对盐胁迫下苗期菘蓝生长及代谢的影响
下一篇:生物炭与氮肥施用对稻田CH4和N2O排放及其相关功能微生物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