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0-18页 |
1.2.1 铁路交通与区域经济关系的理论研究 | 第11-12页 |
1.2.2 铁路交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研究 | 第12-15页 |
1.2.3 铁路交通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度评价模型的研究 | 第15-17页 |
1.2.4 简要评述 | 第17-18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0-23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1.5.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1.6 本文可能存在的创新 | 第23-24页 |
2 问题研究的理论分析 | 第24-34页 |
2.1 铁路交通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作用机理 | 第24-29页 |
2.1.1 相关基础理论 | 第24-26页 |
2.1.2 铁路交通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相互作用机理 | 第26-29页 |
2.2 铁路交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与发展失衡 | 第29-32页 |
2.2.1 系统耦合的协调特征 | 第29-31页 |
2.2.2 系统发展失衡的特征 | 第31-32页 |
2.3 影响系统协调性的相关因素 | 第32-34页 |
3 协调性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34-46页 |
3.1 指标体系设计之理论依据综述 | 第34-37页 |
3.2 有关铁路交通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评说 | 第37-38页 |
3.2.1 铁路交通评价指标体系考察 | 第37页 |
3.2.2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考察 | 第37-38页 |
3.3 铁路交通与区域经济系统耦合协调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38-43页 |
3.3.1 铁路交通系统与区域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水平的测算 | 第38-41页 |
3.3.2 构建耦合的系统协调度评价模型 | 第41-43页 |
3.4 铁路交通系统与区域经济灰色关联模型的建立 | 第43-46页 |
3.4.1 灰色关联理论 | 第43页 |
3.4.2 构建灰色关联的速度、状态协调度评价模型 | 第43-46页 |
4 铁路交通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的实证分析 | 第46-71页 |
4.1 研究区域概况及指标选取 | 第46-52页 |
4.1.1 区域发展概况及数据来源 | 第46-48页 |
4.1.2 指标选取及其数据处理 | 第48-52页 |
4.2 铁路交通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52-71页 |
4.2.1 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应用及结果分析 | 第52-63页 |
4.2.2 灰色关联度的速度协调度评价模型应用及结果分析 | 第63-66页 |
4.2.3 灰色关联度的状态协调度评价模型应用及结果分析 | 第66-71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71-75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71-72页 |
5.2 对策建议 | 第72-75页 |
5.2.1 区域层面 | 第72-73页 |
5.2.2 国家层面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