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5页 |
1.1 前言 | 第16页 |
1.2 环己醇的制备及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1.2.1 环己烷氧化法 | 第17-18页 |
1.2.2 环己烯水合法 | 第18页 |
1.2.3 苯加氢法 | 第18-19页 |
1.2.3.1 苯-环己烷-环己醇 | 第18-19页 |
1.2.3.2 苯-环己烯-环己醇 | 第19页 |
1.2.4 苯酚加氢反应 | 第19-21页 |
1.2.4.1 气相加氢反应 | 第19-20页 |
1.2.4.2 液相苯酚加氢 | 第20-21页 |
1.3 加氢催化剂的研究现状 | 第21-26页 |
1.3.1 金属Pd基催化剂 | 第21-22页 |
1.3.2 金属Ru基催化剂 | 第22-23页 |
1.3.3 金属Ni基催化剂 | 第23-25页 |
1.3.3.1 Raney Ni催化剂 | 第23-24页 |
1.3.3.2 负载型Ni基催化剂 | 第24-25页 |
1.3.4 其它金属型催化剂 | 第25-26页 |
1.3.4.1 金属Au基催化剂 | 第25页 |
1.3.4.2 金属Cu基催化剂 | 第25-26页 |
1.3.4.3 金属Fe基催化剂 | 第26页 |
1.4 金属镍基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第26-30页 |
1.4.1 气相H_2还原 | 第27-28页 |
1.4.2 NaBH_4/KBH_4液相还原 | 第28页 |
1.4.3 化学镀法 | 第28-29页 |
1.4.4 水合肼还原法 | 第29页 |
1.4.5 多元醇还原法 | 第29页 |
1.4.6 锌粉还原法 | 第29-30页 |
1.5 催化反应的影响因素 | 第30-32页 |
1.5.1 加氢催化剂制备的影响因素 | 第30-31页 |
1.5.1.1 金属前驱体 | 第30页 |
1.5.1.2 载体 | 第30页 |
1.5.1.3 助剂 | 第30-31页 |
1.5.2 加氢反应的影响因素 | 第31-32页 |
1.5.2.1 反应物的纯度 | 第31页 |
1.5.2.2 反应物的结构 | 第31页 |
1.5.2.3 反应溶剂 | 第31页 |
1.5.2.4 反应温度和反应压力 | 第31-32页 |
1.5.2.5 氢源 | 第32页 |
1.6 机理 | 第32-33页 |
1.6.1 催化加氢反应机理 | 第32页 |
1.6.2 苯酚加氢反应机理 | 第32-33页 |
1.7 选题及研究内容 | 第33-35页 |
1.7.1 选题依据 | 第33-34页 |
1.7.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4-35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第35-40页 |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35-36页 |
2.1.1 实验试剂 | 第35-36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36页 |
2.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36-38页 |
2.2.1 活性炭的预处理 | 第36-37页 |
2.2.2 KBH_4还原法制备催化剂 | 第37页 |
2.2.3 H_2还原法制备催化剂 | 第37页 |
2.2.3.1 吸附组合法 | 第37页 |
2.2.3.2 气相H_2还原法 | 第37页 |
2.2.4 催化剂活性评价 | 第37-38页 |
2.3 催化性能测试 | 第38页 |
2.4 催化剂物理化学性质表征 | 第38-39页 |
2.4.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 第38页 |
2.4.2 比表面积及孔结构测试 | 第38-39页 |
2.4.3 X射线粉末衍射 | 第39页 |
2.4.4 透射电子显微镜 | 第39页 |
2.4.5 X射线光电子能谱 | 第3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负载Ni基单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性能 | 第40-62页 |
3.1 引言 | 第40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0-41页 |
3.2.1 催化剂的制备 | 第40页 |
3.2.2 催化剂的表征 | 第40页 |
3.2.3 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评价 | 第40-41页 |
3.3 催化剂制备体系选择 | 第41-47页 |
3.3.1 不同制备方法的Ni基催化剂的结构研究 | 第41-47页 |
3.3.1.1 比表面积及孔结构测试 | 第41-43页 |
3.3.1.2 X射线粉末衍射 | 第43-44页 |
3.3.1.3 透射电子显微镜 | 第44-45页 |
3.3.1.4 X射线光电子能谱 | 第45-47页 |
3.4 KBH_4还原法不同制备条件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47-56页 |
3.4.1 不同载体对催化剂催化性能影响 | 第47-49页 |
3.4.2 不同Ni源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49-50页 |
3.4.3 不同B/Ni比对于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50-52页 |
3.4.4 不同的还原时间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52-54页 |
3.4.5 不同的还原温度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54-56页 |
3.5 不同反应条件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56-59页 |
3.5.1 不同反应溶剂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56-57页 |
3.5.2 不同反应温度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57-58页 |
3.5.3 不同反应压力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58-59页 |
3.6 催化剂稳定性测试 | 第59-60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四章 负载Ni基双金属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性能 | 第62-78页 |
4.1 引言 | 第62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2-63页 |
4.2.1 催化剂的制备 | 第62页 |
4.2.2 催化剂的表征 | 第62-63页 |
4.2.3 催化剂的催化性能评价 | 第63页 |
4.3 不同制备条件对双金属催化剂的影响 | 第63-74页 |
4.3.1 不同金属助剂对Ni/C催化剂催化性能影响 | 第63-64页 |
4.3.2 不同原子比例的Ni:Fe催化剂的苯酚加氢性能 | 第64-70页 |
4.3.2.1 实验结果 | 第64-65页 |
4.3.2.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 第65页 |
4.3.2.3 比表面积及孔结构测试 | 第65-66页 |
4.3.2.4 X射线衍射 | 第66-67页 |
4.3.2.5 X射线光电子能谱 | 第67-70页 |
4.3.2.6 透射电子显微镜 | 第70页 |
4.3.3 不同B/Ni比对于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70-71页 |
4.3.4 不同的还原时间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71-73页 |
4.3.5 不同的还原温度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73-74页 |
4.4 不同反应条件对苯酚催化加氢的影响 | 第74-75页 |
4.4.1 不同反应压力对苯酚催化加氢的影响 | 第74页 |
4.4.2 不同反应温度对加氢的影响 | 第74-75页 |
4.5 催化剂的稳定性考察 | 第75-76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第五章 结果与讨论 | 第78-81页 |
5.1 结论 | 第78-79页 |
5.2 创新点 | 第79-80页 |
5.3 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91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科研成果 | 第91-92页 |
教育经历 | 第91页 |
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