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磁悬浮轴承简介 | 第11-14页 |
1.2.1 磁悬浮发展历史 | 第11-12页 |
1.2.2 磁悬浮轴承分类 | 第12-14页 |
1.3 转子动力学简介 | 第14页 |
1.4 转子超临界减振方法 | 第14-16页 |
1.5 论文工作与内容 | 第16-18页 |
1.5.1 本文工作 | 第16-17页 |
1.5.2 论文内容安排 | 第17-18页 |
第2章 柔性转子动力学模型与临界特性仿真分析 | 第18-36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柔性转子的动力学建模 | 第18-26页 |
2.2.1 刚性圆盘动力学模型 | 第18-21页 |
2.2.2 轴单元动力学模型 | 第21-26页 |
2.2.3 柔性转子的数学模型 | 第26页 |
2.3 柔性转子临界特性的影响因素 | 第26-33页 |
2.3.1 转子临界转速与模态分析 | 第26-29页 |
2.3.2 中间支承刚度对转子一阶临界振幅的影响 | 第29-31页 |
2.3.3 中间支承阻尼对转子一阶临界振幅的影响 | 第31-33页 |
2.4 柔性转子变支承理论和方法 | 第33-34页 |
2.4.1 柔性转子变支承工作原理 | 第33页 |
2.4.2 变支承柔性转子数学模型 | 第33-3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3章 柔性转子磁悬浮支承特性分析 | 第36-50页 |
3.1 引言 | 第36页 |
3.2 磁悬浮支承的力学模型 | 第36-43页 |
3.2.1 主动磁悬浮支承的工作原理 | 第36-37页 |
3.2.2 铁磁材料的性质 | 第37页 |
3.2.3 电磁力的建模及推导 | 第37-41页 |
3.2.4 磁悬浮支承有限元仿真分析 | 第41-43页 |
3.3 磁悬浮支承的等效刚度和阻尼 | 第43-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4章 柔性转子磁悬浮变支承模型及特性分析 | 第50-62页 |
4.1 引言 | 第50页 |
4.2 变支承磁悬浮转子系统模型 | 第50-51页 |
4.3 柔性转子不同支承下的临界振型 | 第51-53页 |
4.4 变支承磁悬浮转子系统的载荷特性 | 第53-61页 |
4.4.1 多支承载荷特性分析 | 第54-60页 |
4.4.2 变支承磁悬浮转子载荷特性分析 | 第60-6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5章 磁悬浮转子变支承下的超临界特性仿真及优化 | 第62-92页 |
5.1 引言 | 第62页 |
5.2 磁悬浮转子变支承的仿真平台 | 第62-73页 |
5.2.1 变支承磁悬浮转子仿真平台构建 | 第62-70页 |
5.2.2 仿真平台的控制系统构建 | 第70-73页 |
5.3 磁悬浮转子超临界特性仿真分析 | 第73-80页 |
5.3.1 转子起浮特性分析 | 第73-74页 |
5.3.2 控制参数对柔性转子超临界特性的影响 | 第74-78页 |
5.3.3 不同支承点数对转子系统临界特性的影响 | 第78-80页 |
5.4 磁悬浮转子超临界特性分析及优化 | 第80-91页 |
5.4.1 基于等效刚度的超临界特性分析及优化 | 第81-82页 |
5.4.2 基于变支承切换时间的超临界特性分析及优化 | 第82-84页 |
5.4.3 基于刚度变化率的超临界特性分析及优化 | 第84-87页 |
5.4.4 基于模糊控制下的超临界特性优化 | 第87-9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2-94页 |
6.1 结论 | 第92页 |
6.2 创新点 | 第92-93页 |
6.3 展望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100页 |
致谢 | 第100-10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