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图目录 | 第11-12页 |
表目录 | 第12-13页 |
1 绪论 | 第13-21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5页 |
·TQM | 第13-14页 |
·从TQM到创新:突破TQM的阻碍 | 第14-15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5-16页 |
·研究对象和若干概念 | 第16页 |
·研究对象 | 第16页 |
·关键概念 | 第16页 |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16-18页 |
·预期的创新点、方法及重点 | 第18-21页 |
2 文献综述 | 第21-39页 |
·TQM研究综述 | 第21-26页 |
·TQM的概念 | 第21-22页 |
·TQM的要素体系 | 第22-26页 |
·创新绩效 | 第26-34页 |
·创新的概念及测量 | 第26-27页 |
·TQM对创新积极的影响 | 第27-29页 |
·TQM对创新的消极影响 | 第29-34页 |
·组织学习 | 第34-37页 |
·组织学习的概念 | 第34-35页 |
·组织学习的测量 | 第35页 |
·组织学习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 第35-37页 |
·环境动态性和其他控制变量 | 第37-39页 |
·环境动态性 | 第37-38页 |
·组织层面控制变量 | 第38-39页 |
3 研究模型构建和假设提出 | 第39-45页 |
·概念模型 | 第39-40页 |
·变量指标解释 | 第40页 |
·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40-45页 |
·TQM与创新绩效 | 第40-41页 |
·TQM与组织学习 | 第41-42页 |
·组织学习与创新绩效 | 第42-44页 |
·环境动态性对TQM和创新绩效关系的影响 | 第44-45页 |
4 调查问卷的设计回收 | 第45-53页 |
·问卷设计与发放 | 第45-50页 |
·问卷的设计过程 | 第45页 |
·题项产生的理论依据 | 第45-46页 |
·测量题项的产生 | 第46-49页 |
·问卷的发放和有效性控制 | 第49-50页 |
·问卷分析方法 | 第50-53页 |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50-51页 |
·效度和信度分析(ReliabilityAnalysis) | 第51页 |
·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 | 第51页 |
·结构方程模型(SEM) | 第51-53页 |
5 数据分析与假设的检验 | 第53-73页 |
·样本分析 | 第53-63页 |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53-54页 |
·样本的正态分布性 | 第54-56页 |
·样本效度统计 | 第56-59页 |
·环境动态性与创新绩效效度及信度分析 | 第59-61页 |
·TQM及组织学习信度分析结果 | 第61-63页 |
·整体结构方程模型与假设检验 | 第63-73页 |
·模型拟合结果 | 第63-68页 |
·中介效应的检验 | 第68-70页 |
·调节作用的检验 | 第70-73页 |
6 案例分析 | 第73-81页 |
·巨石集团概况 | 第73-74页 |
·TQM管理实践 | 第74-78页 |
·领导导向 | 第74-75页 |
·战略目标 | 第75-76页 |
·顾客与市场 | 第76页 |
·资源 | 第76-77页 |
·过程 | 第77-78页 |
·测量分析和改进 | 第78页 |
·组织学习 | 第78-79页 |
·环境动态性 | 第79页 |
·案例评析与总结 | 第79-81页 |
7 研究结论及展望 | 第81-87页 |
·研究结论 | 第81-82页 |
·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 第82-85页 |
·学术价值 | 第82-84页 |
·实践意义 | 第84-85页 |
·研究不足与后续研究方向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7页 |
附录 | 第97-101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