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一、生态危机下影像表达的意义 | 第10-12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国内现状研究 | 第12-13页 |
2.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三、创新点、难点和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创新点 | 第14页 |
2.难点 | 第14页 |
3.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第一章 生态电影概述 | 第16-29页 |
第一节 生态电影的界定 | 第16-17页 |
第二节 西方生态电影发展概述 | 第17-19页 |
第三节 中国生态电影发展历程 | 第19-29页 |
一、萌芽阶段:生态意识的觉醒 | 第19-22页 |
二、起步阶段:90年代的生态电影 | 第22-26页 |
三、发展阶段:21世纪以来的生态电影 | 第26-29页 |
第二章 生态电影的主题表达 | 第29-39页 |
第一节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可可西里》 | 第29-30页 |
第二节 人与其他物种之间的矛盾:《美人鱼》 | 第30-32页 |
第三节 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 | 第32-34页 |
第四节 人与环境污染:《塑料王国》 | 第34-36页 |
第五节 自然原生态:《自然的力量》 | 第36-39页 |
第三章 生态电影的文化价值 | 第39-47页 |
第一节 人类共同的文化追求:水、山、地 | 第39-42页 |
第二节 传统符号的解读:“和”与“天人合一” | 第42-45页 |
第三节 少数民族的生态观 | 第45-47页 |
第四章 生态电影的艺术价值 | 第47-53页 |
第一节 乌托邦的美学意境 | 第47-49页 |
第二节 人物形象的塑造 | 第49-50页 |
第三节 丰富的镜头语言 | 第50-53页 |
第五章 生态电影的社会价值 | 第53-60页 |
第一节 现代文明的反思 | 第53-55页 |
第二节 社会教育的功能 | 第55-56页 |
第三节 电影类型的丰富 | 第56-57页 |
第四节 商业价值的体现 | 第57-60页 |
结语:生态电影的未来走向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