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立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2.1 粉煤灰地聚合物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 第13-14页 |
1.2.2 地聚合物泛碱现象研究 | 第14-16页 |
1.2.3 掺纤维地聚合物研究 | 第16-18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原材料与试验方法 | 第21-33页 |
2.1 原材料及技术指标 | 第21-25页 |
2.1.1 粉煤灰 | 第21-22页 |
2.1.2 矿渣 | 第22-23页 |
2.1.3 硅灰 | 第23页 |
2.1.4 钠水玻璃 | 第23-24页 |
2.1.5 苛性碱 | 第24页 |
2.1.6 骨料 | 第24页 |
2.1.7 水 | 第24-25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5-26页 |
2.2.1 力学性能测试 | 第25页 |
2.2.2 微观形貌测试 | 第25页 |
2.2.3 泛碱程度测试 | 第25-26页 |
2.2.4 干燥收缩测试 | 第26页 |
2.3 试验方案 | 第26-32页 |
2.3.1 正交试验 | 第26-27页 |
2.3.2 平行试验 | 第27-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粉煤灰基地聚合物及其砂浆的制备 | 第33-47页 |
3.1 粉煤灰基地聚合物地聚合反应机理 | 第33-36页 |
3.2 粉煤灰基地聚合物砂浆制备因素 | 第36页 |
3.3 正交试验与分析 | 第36-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粉煤灰基地聚合物砂浆泛碱现象及抑制措施 | 第47-73页 |
4.1 粉煤灰基地聚合物砂浆泛碱机理研究 | 第47-49页 |
4.2 粉煤灰基地聚合物砂浆泛碱影响因素分析 | 第49-69页 |
4.2.1 水玻璃模数 | 第49-51页 |
4.2.2 碱激发组分 | 第51-54页 |
4.2.3 矿渣 | 第54-56页 |
4.2.4 硅灰 | 第56-59页 |
4.2.5 水胶比 | 第59-62页 |
4.2.6 胶砂比 | 第62-64页 |
4.2.7 养护温度 | 第64-66页 |
4.2.8 养护湿度 | 第66-69页 |
4.3 粉煤灰基地聚合物砂浆泛碱抑制措施研究 | 第69-70页 |
4.3.1 碱激发剂 | 第69页 |
4.3.2 添加组分 | 第69页 |
4.3.3 水胶比 | 第69-70页 |
4.3.4 胶砂比 | 第70页 |
4.3.5 养护方式 | 第7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0-73页 |
第五章 掺纤维粉煤灰基地聚合物高强砂浆 | 第73-101页 |
5.1 PVA纤维改性Geoash砂浆研究 | 第74-84页 |
5.1.1 PVA纤维掺量的影响 | 第75-79页 |
5.1.2 PVA纤维长度的影响 | 第79-84页 |
5.2 PP纤维改性Geoash砂浆研究 | 第84-94页 |
5.2.1 PP纤维掺量的影响 | 第85-89页 |
5.2.2 PP纤维长度的影响 | 第89-94页 |
5.3 掺纤维Geoash砂浆SEM分析 | 第94-97页 |
5.3.1 掺PVA纤维Geoash砂浆SEM分析 | 第94-96页 |
5.3.2 掺PP纤维Geoash砂浆SEM分析 | 第96-97页 |
5.4 粉煤灰基地聚合物高强砂浆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 第97-9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99-10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01-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13页 |
致谢 | 第113-115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5-117页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