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海洋学论文--海洋工程论文

深海网箱浮架结构弹性响应及安全疲劳分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主要符号表第19-20页
1 绪论第20-31页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20-24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24-29页
        1.2.1 网衣第24-26页
        1.2.2 浮架第26-27页
        1.2.3 整体网箱第27-29页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第29-31页
2 浮架弹性响应分析第31-73页
    2.1 波浪场模拟第31-36页
        2.1.1 规则波第31-32页
        2.1.2 不规则波第32-36页
    2.2 浮架系统的模拟第36-55页
        2.2.1 浮架受力分析第36-39页
        2.2.2 浮架变形控制方程第39-45页
        2.2.3 浮架运动控制方程第45-46页
        2.2.4 模型验证第46-55页
    2.3 网衣和锚锭系统的模拟第55-61页
        2.3.1 网衣系统第55-59页
        2.3.2 锚绳系统第59-61页
    2.4 规则波下浮架弹性分析第61-67页
        2.4.1 模态分析第61-63页
        2.4.2 不同波浪入射角的影响第63页
        2.4.3 锚绳布置的影响第63-65页
        2.4.4 网衣对浮架变形的影响第65-67页
    2.5 随机波下浮架弹性分析第67-71页
    2.6 小结第71-73页
3 浮架应力响应分析第73-97页
    3.1 有限元模型第73-78页
        3.1.1 浮架有限元模型第73-76页
        3.1.2 浮架有限元模型验证第76-78页
    3.2 水动力学模型第78-82页
        3.2.1 浮架水动力学模型第78-79页
        3.2.2 水动力模型验证第79-82页
    3.3 水流作用下浮架应力分析第82-93页
        3.3.1 迭代格式第83-84页
        3.3.2 网衣的影响第84-86页
        3.3.3 单点系泊组合式网箱第86-89页
        3.3.4 锚绳布置的影响第89-90页
        3.3.5 配重系统的影响第90-91页
        3.3.6 HDPE材料弹性模量的影响第91-93页
    3.4 波浪作用下浮架应力分析第93-96页
    3.5 小结第96-97页
4 浮架疲劳寿命估算的时域法第97-112页
    4.1 时域分析方法第97-104页
        4.1.1 疲劳累积损伤理论第98-99页
        4.1.2 SN曲线第99-100页
        4.1.3 确定性分析方法第100-104页
    4.2 浮架疲劳寿命分析第104-111页
        4.2.1 浮架疲劳寿命计算第104-105页
        4.2.2 波高和周期的影响第105-107页
        4.2.3 波浪入射角度的影响第107-108页
        4.2.4 锚绳布置方式的影响第108-109页
        4.2.5 材料疲劳性能的影响第109-110页
        4.2.6 台风的影响第110-111页
    4.3 小结第111-112页
5 浮架疲劳寿命估算的频域法第112-130页
    5.1 引言第112-113页
    5.2 频域分析方法第113-116页
    5.3 基于应力范围短期分布的疲劳估算第116-125页
        5.3.1 应力范围短期分布第116-124页
        5.3.2 疲劳寿命计算第124-125页
    5.4 基于应力范围长期分布的疲劳估算第125-127页
        5.4.1 应力范围长期分布第125-127页
        5.4.2 疲劳寿命计算第127页
    5.5 浮架时域和频域疲劳寿命估算比较分析第127-128页
    5.6 小结第128-130页
6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第130-133页
    6.1 本文结论第130-131页
    6.2 创新点摘要第131-132页
    6.3 研究展望第132-133页
参考文献第133-142页
附录A 互谱密度与自谱密度的计算第142-14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第146-148页
致谢第148-149页
作者简介第149页

论文共1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华蜜蜂气味受体基因Or1和Or2功能分析
下一篇:人副流感病毒3型抑制应激颗粒形成的分子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