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

元治理视角下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对策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9页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9-11页
        (一) 选题背景第9-10页
        (二) 研究目的第10页
        (三) 研究意义第10-11页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1-17页
        (一) 国外研究动态第11-13页
        (二) 国内研究动态第13-16页
        (三)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第16-17页
    三、研究方法第17页
        (一) 文献研究法第17页
        (二) 比较研究法第17页
    四、创新点第17-19页
        (一) 将“元治理”理论引入公众参与城市规划领域第17-18页
        (二) 构建元治理视角下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体系第18-19页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19-25页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第19-20页
        (一) 公众参与第19页
        (二) 城市规划第19-20页
        (三)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第20页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0-24页
        (一) 现代公共管理理论第20-22页
        (二) 元治理第22-24页
    三、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现状、存在问题及成因第25-36页
    一、公众参与城乡规划的现行要求第25-29页
        (一) 法律法规方面现行要求第25-26页
        (二) 地方政府方面现行要求第26-29页
    二、公众参与不同阶段城市规划的情况第29-32页
        (一) 公众参与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情况第29-30页
        (二) 公众参与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的情况第30-31页
        (三) 公众参与其他建设项目情况第31-32页
    三、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存在问题及才成因第32-35页
        (一) 存在问题第32-34页
        (二) 成因分析第34-35页
    四、小结第35-36页
第四章 元治理视角下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想第36-45页
    一、构建公众参与城市规划体系的指导思想第36-37页
    二、构建公众参与城市规划体系的原则第37-39页
        (一) 合法原则第38页
        (二) 有序原则第38-39页
        (三) 高效原则第39页
    三、公众参与城市规划主体角色定位第39-43页
        (一) 政府角色定位第40-42页
        (二) 公众角色定位第42页
        (三) 第三方组织角色定位第42-43页
    四、小结第43-45页
第五章 元治理视角下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对策第45-56页
    一、完善公众参与城乡规划制度第46-52页
        (一) 不同阶段城市规划公众参与方式选择第46-47页
        (二) 调整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介入时机第47-50页
        (三) 完善政府决策机制原则第50-52页
    二、完善城市规划及其它相关制度第52-54页
        (一) 城市规划领域第52-54页
        (二) 其它相关领域第54页
    三、建立高效反馈及修正制度第54-56页
        (一) 定期对规划实施及公众参与工作进行评估第54-55页
        (二) 重视新媒体作用,建立多种方式常态化的反馈渠道第55-56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6-58页
    一、研究结论第56-57页
    二、研究展望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1页
致谢第61-62页
作者简介第62-6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沈阳市新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问题研究
下一篇:沈阳市皇姑区市场监管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