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习理论视角下大学生思政课学习主动性研究--以H大学为例
1 绪论 | 第6-26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6-7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7-8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8-23页 |
1.4 研究的创新点和重难点 | 第23-24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1.6 研究假设 | 第25-26页 |
2 大学生思政课学习主动性的三个变量 | 第26-39页 |
2.1 思政课学生主动性人格 | 第28-29页 |
2.2 思政课学业自我效能感 | 第29-31页 |
2.3 思政课学习环境 | 第31-39页 |
3 大学生思政课学习主动性的两种模型 | 第39-49页 |
3.1 思政课主动性学习的变量测量 | 第39-45页 |
3.2 思政课学习主动性的中介模型检验 | 第45-46页 |
3.3 大学生思政课学习主动性的模型类别 | 第46-49页 |
4 思政课学习主动性的课堂教学与环境 | 第49-64页 |
4.1 思政课学习主动性的课堂教学环境偏好 | 第49-53页 |
4.2 思政课学习主动性的课堂教学 | 第53-60页 |
4.3 思政课学习主动性的教学环境 | 第60-64页 |
5 结论 | 第64-68页 |
5.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64页 |
5.2 研究的对策或建议 | 第64-67页 |
5.3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附录一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76-77页 |
附录二 访谈提纲和调查量表 | 第77-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