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21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超疏水表面概述 | 第10-13页 |
1.3 超疏水表面润湿行为及减阻特性研究现状 | 第13-20页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2 液滴撞击超疏水表面的动态行为研究 | 第21-34页 |
2.1 概述 | 第21页 |
2.2 实验系统及主要部件介绍 | 第21-23页 |
2.3 实验工况及步骤 | 第23-24页 |
2.4 液滴撞击超疏水表面后的动力学行为 | 第24-26页 |
2.5 液滴速度对液滴撞击超疏水表面反弹行为的影响 | 第26-33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3 超疏水表面减阻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 | 第34-50页 |
3.1 概述 | 第34页 |
3.2 超疏水表面的流场数值模拟方法 | 第34-38页 |
3.3 超疏水表面的流场特性 | 第38-40页 |
3.4 来流速度对超疏水表面减阻特性的影响 | 第40-44页 |
3.5 自由剪切面积比对超疏水表面减阻特性的影响 | 第44-47页 |
3.6 微形貌周期长度对超疏水表面减阻特性的影响 | 第47-48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4 梯形截面超疏水微通道内速度场测试实验 | 第50-58页 |
4.1 概述 | 第50页 |
4.2 Micro-PIV测量原理简介 | 第50-51页 |
4.3 梯形截面超疏水微通道内的流场测试方法 | 第51-54页 |
4.4 结果处理及梯形超疏水微通道内的流场分析 | 第54-5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8-61页 |
5.1 全文工作总结 | 第58-59页 |
5.2 展望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