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1.2 课题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国外发展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国内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1.3 可重复使用运载器控制方法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16-18页 |
第2章 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动态模型 | 第18-27页 |
2.1 引言 | 第18页 |
2.2 可重复使用运载器模型概述 | 第18-19页 |
2.3 常用坐标系及其相互转换 | 第19-23页 |
2.3.1 常用坐标系定义 | 第19-20页 |
2.3.2 飞行器角度参数 | 第20-21页 |
2.3.3 坐标系转换关系 | 第21-23页 |
2.4 可重复使用运载器气动力与气动力矩模型 | 第23-24页 |
2.5 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动力学模型 | 第24-26页 |
2.5.1 基本假设 | 第24-25页 |
2.5.2 RLV质心运动方程组 | 第25页 |
2.5.3 RLV绕质心转动方程组 | 第25-2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再入飞行阶段分析 | 第27-32页 |
3.1 引言 | 第27页 |
3.2 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再入方向段概述 | 第27-28页 |
3.3 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再入段模型分析 | 第28-31页 |
3.3.1 RLV模型转化 | 第28-30页 |
3.3.2 RLV面向控制模型 | 第30-3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4章 基于补偿控制器的可重复使用运载器自适应模糊姿态控制策略 | 第32-51页 |
4.1 引言 | 第32-33页 |
4.2 自适应模糊控制 | 第33-36页 |
4.2.1 模糊逻辑系统基本原理 | 第33-34页 |
4.2.2 模糊逻辑系统常见分类 | 第34-35页 |
4.2.3 模糊逻辑系统万能逼近特性 | 第35-36页 |
4.2.4 自适应模糊控制基本理论及常见分类 | 第36页 |
4.3 基于补偿控制器的自适应模糊控制系统设计 | 第36-41页 |
4.3.1 姿态控制器设计 | 第37-39页 |
4.3.2 补偿控制器设计 | 第39-41页 |
4.4 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 | 第41-43页 |
4.5 MATLAB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43-4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5章 基于自适应模糊H_∞的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姿态控制策略 | 第51-72页 |
5.1 引言 | 第51页 |
5.2 H_∞控制的基本理论 | 第51-53页 |
5.2.1 H_∞范数定义 | 第52页 |
5.2.2 H_∞控制简述 | 第52-53页 |
5.3 基于自适应模糊H_∞的控制器设计 | 第53-59页 |
5.3.1 姿态跟踪控制器设计 | 第54-57页 |
5.3.2 姿态镇定控制器设计 | 第57-59页 |
5.4 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 | 第59-62页 |
5.5 MATLAB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62-7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附录 | 第79-81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