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生物化学论文

鱼腥蓝细菌PCC 7120中RNase E与PNPase的相互作用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缩略语表第9-10页
1.前言第10-22页
    1.1 蓝细菌简介第10-11页
        1.1.1 蓝细菌第10页
        1.1.2 鱼腥蓝细菌第10-11页
        1.1.3 AnabaenaPCC7120的研究概况第11页
    1.2 RNaseE、PNPase、RNA degradosome的研究进展第11-20页
        1.2.1 RNaseE第11-14页
            1.2.1.1 RNaseE的一级结构第11-13页
            1.2.1.2 RNaseE的晶体结构第13-14页
            1.2.1.3 RNaseE的酶活第14页
        1.2.2 PNPase第14-16页
            1.2.2.1 PNPase结构第15-16页
            1.2.2.2 PNPase酶活第16页
        1.2.3 RNA degradosome第16-20页
            1.2.3.1 E.coli中RNAdegradosome组成成分第16-17页
            1.2.3.2 E.coli中RNAdegradosome结构第17页
            1.2.3.3 E.coli中RNAdegradosome在细胞中的定位第17-18页
            1.2.3.4 E.coli中RNAdegradosome降解mRNA的过程第18页
            1.2.3.5 其他物种中的RNAdegradosome第18-20页
    1.3 AnabaenaPCC7120中RNase的研究进展第20-21页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1-22页
2.材料与方法第22-37页
    2.1 实验材料第22-24页
    2.2 实验方法第24-37页
        2.2.1 质粒的构建第24页
        2.2.2 蛋白质的表达与纯化第24-26页
        2.2.3 三亲本杂交第26页
        2.2.4 Far-Western第26-28页
        2.2.5 Western blot--Dot blot第28-30页
        2.2.6 细菌双杂交第30页
        2.2.7 非变性凝胶电泳实验第30-31页
        2.2.8 共纯化第31-32页
        2.2.9 酶活检测第32-35页
        2.2.10 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第35-37页
3.结果与分析第37-53页
    3.1 生物信息学分析蓝细菌中与E.coli RNA degradosome组成成分同源的蛋白质第37-39页
        3.1.1 蓝细菌中存在与E.coliRNAdegradosome成分同源的蛋白质第37页
        3.1.2 蓝细菌RNaseE的结构及其与E.coliRNaseE的差异第37-39页
    3.2 Anabaena PCC 7120中RNA degradosome的探索第39-43页
        3.2.1 RNase E酶活的测定第39-40页
        3.2.2 寻找与Anabaena RNase E相互作用的蛋白质第40-43页
            3.2.2.1 体内共纯化RNase E及其互作蛋白质第40-41页
            3.2.2.2 体外鉴定与Anabaena RNaseE相互作用的蛋白质第41-43页
    3.3 Anabaena PCC 7120中RNaseE与PNPase相互作用第43-49页
        3.3.1 证实Anabaena RNaseE与PNPase相互作用第43-45页
        3.3.2 确定Anabaena RNaseE与PNPase互作的区域第45-49页
            3.3.2.1 Dot-blot和Co-purification方法从体内体外证明C4与PNPase结合第45-47页
            3.3.2.2 Far-Western实验寻找能与PNPase结合的最短氨基酸序列第47-48页
            3.3.2.3 短肽RRRRRRSSA能独立结合PNPase,并普遍适用于蓝细菌第48-49页
    3.4 RNase E、RNaseE DC4分别与PNPase一起对RNA降解能力的比较第49-50页
    3.5 AnaRneC2区域为RNA binding Domain,而非C4区域第50-51页
    3.6 RNaseE与PNPase在Anabaena中的表达与互作情况第51-53页
4.小结与讨论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60页
致谢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苏云金芽胞杆菌BRC-XQ6细菌素的分离纯化及N端序列解析
下一篇:粗糙脉孢菌子囊壳颈发育的光生理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