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实证研究--以XX大学为例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一、绪论 | 第12-20页 |
(一)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4-17页 |
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页 |
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7-18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四) 论文构架及创新点 | 第18-20页 |
1. 论文架构 | 第18-19页 |
2. 主要创新点 | 第19-20页 |
二、核心概念界定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0-25页 |
(一) 核心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1.政治参与 | 第20页 |
2.网络政治参与 | 第20-21页 |
3.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 | 第21页 |
(二)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1-25页 |
1.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1-22页 |
2.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评价指标体系结构 | 第22-25页 |
三、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调研内容与调研结果 | 第25-34页 |
(一) 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 | 第25-27页 |
1. 调研对象性别比例情况 | 第25页 |
2. 调研对象来源地区比例情况 | 第25-26页 |
3. 调研对象年级分布比例情况 | 第26页 |
4. 调研对象专业分布比例情况 | 第26页 |
5. 调研对象政治面貌比例情况 | 第26-27页 |
(二) 调研内容 | 第27-28页 |
(三) 调研结果 | 第28-34页 |
1. 大学生参与网络活动基本情况的调研结果 | 第28-29页 |
2. 大学生政治参与活动基本情况的调研结果 | 第29-30页 |
3.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活动基本情况的调研结果 | 第30-34页 |
四、调研结果实证分析 | 第34-40页 |
(一)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积极影响 | 第34-37页 |
1. 彰显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时代先进性 | 第34-35页 |
2. 引领当前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新趋势 | 第35-36页 |
3. 提升大学生群体政治活动参与度 | 第36-37页 |
(二)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 | 第37-40页 |
1. 网络政治参与环境:虚假不良信息泛滥 | 第37页 |
2. 网络政治参与监管:缺乏健全有效监管机制 | 第37-38页 |
3. 网络政治参与教育:教育引导模式失灵 | 第38页 |
4. 网络政治参与理性:无序性与非理性并存 | 第38-40页 |
五、促进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良性发展的策略 | 第40-46页 |
(一) 营造风清气朗的网络政治参与环境 | 第40-41页 |
1. 当好网络护卫者,规范网络信息传播 | 第40页 |
2. 加强积极引导,树立正确导向 | 第40-41页 |
3. 加强有效管控,构建规范机制 | 第41页 |
(二) 打造科学化网络政治参与监管体系 | 第41-42页 |
1. 建构高质量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平台 | 第41页 |
2. 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反馈机制 | 第41页 |
3. 加强监管体系法制化建设 | 第41-42页 |
(三) 构建科学高效的网络政治参与教育引导机制 | 第42-43页 |
1. 加强校园网络软硬件设施建设 | 第42页 |
2. 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及方式 | 第42-43页 |
3. 引导大学生群体积极有效参与网络政治活动 | 第43页 |
(四) 积极主动提升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能力与素质 | 第43-46页 |
1. 树立正确的网络政治参与意识 | 第43-44页 |
2. 加强网络政治参与能力与素质培养 | 第44页 |
3. 提升网络政治参与理性与主动性 | 第44-45页 |
4. 树立崇高使命感 | 第45-46页 |
六、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51-52页 |
附录2 当代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调查问卷 | 第52-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