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铲液压挖掘机挖掘阻力仿真与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1.1 液压挖掘机的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液压挖掘机的发展现状 | 第9-11页 |
1.2.1 国外发展现状 | 第9-10页 |
1.2.2 国内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11-14页 |
1.3.1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1.3.2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1-14页 |
2 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运动学模型与挖掘阻力分析 | 第14-28页 |
2.1 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的机构特点 | 第14-15页 |
2.2 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位置模型的建立 | 第15-20页 |
2.2.1 工作装置上各机构的运动分析 | 第16-18页 |
2.2.2 工作装置上各铰点的坐标 | 第18-20页 |
2.3 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挖掘阻力分析 | 第20-26页 |
2.3.1 工作装置的挖掘阻力系 | 第20-21页 |
2.3.2 力臂的计算 | 第21-24页 |
2.3.3 挖掘阻力分析模型 | 第24-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3 液压挖掘机工作装置的实验测试 | 第28-34页 |
3.1 前言 | 第28页 |
3.2 工作装置测试平台的搭建 | 第28-30页 |
3.2.1 角位移测试 | 第29页 |
3.2.2 液压缸压力测试 | 第29-30页 |
3.3 测试结果 | 第30-3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4 液压挖掘机挖掘阻力仿真与验证 | 第34-60页 |
4.1 建立土壤挖掘模型 | 第35-42页 |
4.1.0 土壤切削研究的进展 | 第35-36页 |
4.1.1 土壤本构模型的研究 | 第36-38页 |
4.1.2 建立铲斗模型与土壤模型 | 第38-41页 |
4.1.3 生成初始K文件 | 第41-42页 |
4.2 确定铲斗模型的运动轨迹 | 第42-45页 |
4.2.1 编写求解程序 | 第43-44页 |
4.2.2 求解挖掘机工作装置运动轨迹 | 第44-45页 |
4.3 设置动力学仿真模型参数 | 第45-47页 |
4.3.1 设置仿真模型参数 | 第45-47页 |
4.3.2 生成最终的K文件 | 第47页 |
4.4 验证仿真模型 | 第47-57页 |
4.4.1 求解挖掘阻力载荷谱 | 第47-49页 |
4.4.2 对运算结果进行后处理 | 第49-50页 |
4.4.3 验证仿真模型 | 第50-5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7-60页 |
5 影响挖掘机挖掘阻力的关键因素研究 | 第60-70页 |
5.1 影响挖掘阻力的关键因素 | 第60-62页 |
5.1.1 铲斗切入角度 | 第60-62页 |
5.1.2 铲斗切削速度 | 第62页 |
5.2 铲斗单独挖掘时关键因素对挖掘阻力的影响 | 第62-65页 |
5.3 斗杆单独挖掘时关键因素对挖掘阻力的影响 | 第65-6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70页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附录 | 第78页 |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8页 |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