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拌砂浆的制备与工程应用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1.1 传统砂浆与预拌砂浆的对比 | 第10-11页 |
1.1.1 传统砂浆的局限性 | 第10页 |
1.1.2 预拌砂浆及其特点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预拌砂浆发展概述 | 第11-12页 |
1.2.1 国外预拌砂浆的发展概述 | 第11页 |
1.2.2 国内预拌砂浆的发展概述 | 第11-12页 |
1.3 湿拌砂浆的特点与优点 | 第12-13页 |
1.4 湿拌砂浆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1.5.1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5.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2 试验原材料与试验方法 | 第16-20页 |
2.1 试验原材料 | 第16-17页 |
2.1.1 水泥 | 第16页 |
2.1.2 细集料 | 第16页 |
2.1.3 矿物掺合料 | 第16-17页 |
2.1.5 外加剂 | 第17页 |
2.1.6 水 | 第17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17-20页 |
2.2.1 砂浆工作性能试验 | 第17页 |
2.2.2 砂浆力学性能试验 | 第17-18页 |
2.2.3 砂浆收缩试验 | 第18页 |
2.2.4 砂浆实体墙检测试验 | 第18页 |
2.2.5 试件的养护和测试 | 第18-20页 |
3 原材料组成对湿拌砂浆性能的影响 | 第20-50页 |
3.1 集料对湿拌砂浆性能的影响 | 第20-29页 |
3.1.1 机制砂细度模数对湿拌砂浆性能的影响 | 第20-24页 |
3.1.2 机制砂级配对湿拌砂浆性能的影响 | 第24-27页 |
3.1.3 机制砂中石粉含量对湿拌砂浆性能的影响 | 第27-29页 |
3.2 矿物掺合料对砂浆性能的影响 | 第29-35页 |
3.2.1 粉煤灰对湿拌砂浆性能的影响 | 第29-32页 |
3.2.2 石粉对湿拌砂浆性能的影响 | 第32-35页 |
3.3 减水剂对湿拌砂浆性能的影响 | 第35-40页 |
3.3.1 萘系减水剂对湿拌砂浆性能的影响 | 第35-37页 |
3.3.2 聚羧酸减水剂对湿拌砂浆性能的影响 | 第37-40页 |
3.4 缓凝剂对湿拌砂浆性能的影响 | 第40-48页 |
3.4.1 缓凝剂单掺对湿拌砂浆性能的影响 | 第40-45页 |
3.4.2 缓凝剂复掺对湿拌砂浆性能的影响 | 第45-4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4 配制参数对湿拌砂浆性能的影响 | 第50-68页 |
4.1 水胶比对砂浆性能的影响 | 第50-57页 |
4.1.1 水胶比对砂浆工作性能的影响 | 第50-53页 |
4.1.2 水胶比对砂浆力学性能的研究 | 第53-57页 |
4.2 集灰比对砂浆性能的影响 | 第57-64页 |
4.2.1 集灰比对湿拌砂浆工作性能的影响 | 第58-61页 |
4.2.2 集灰比对湿拌砂浆力学性能影响 | 第61-64页 |
4.3 不同强度等级湿拌砂浆的制备与配合比优化 | 第64-6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5 环境条件对湿拌砂浆性能的影响 | 第68-76页 |
6 湿拌砂浆的生产与施工质量控制 | 第76-84页 |
6.1 湿拌砂浆的生产工艺 | 第76-77页 |
6.2 湿拌砂浆生产质量控制 | 第77-79页 |
6.2.1 原材料控制 | 第77页 |
6.2.2 配合比设计及确定 | 第77-78页 |
6.2.3 湿拌砂浆生产过程的控制 | 第78-79页 |
6.3 湿拌砂浆的施工工艺 | 第79-81页 |
6.3.1 湿拌砌筑砂浆的施工 | 第79页 |
6.3.2 湿拌抹灰砂浆的施工 | 第79-81页 |
6.4 湿拌砂浆施工质量控制 | 第81-84页 |
6.4.1 湿拌砂浆的进厂检验 | 第81页 |
6.4.2 湿拌砂浆的储存 | 第81-82页 |
6.4.3 湿拌砂浆施工技术要点 | 第82-84页 |
7 湿拌砂浆的工程应用 | 第84-94页 |
7.1 湿拌砌筑砂浆的工程应用 | 第84-88页 |
7.1.1 工程概况 | 第84页 |
7.1.2 湿拌砌筑砂浆的生产与施工 | 第84-86页 |
7.1.3 湿拌砌筑砂浆的性能检测 | 第86-88页 |
7.2 湿拌抹灰砂浆的工程应用 | 第88-92页 |
7.2.1 工程概况 | 第88-89页 |
7.2.2 湿拌抹灰砂浆的生产与施工 | 第89页 |
7.2.3 湿拌抹灰砂浆的性能跟踪检测 | 第89-92页 |
7.3 本章小结 | 第92-94页 |
8 结论与展望 | 第94-98页 |
8.1 结论 | 第94-95页 |
8.2 展望 | 第95-98页 |
致谢 | 第98-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4页 |
附录 | 第104页 |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