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5-27页 |
1.1 选题源起和研究主题 | 第15-19页 |
1.1.1 选题缘起和背景 | 第15-18页 |
1.1.2 主题的界定 | 第18-19页 |
1.2 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 第19-22页 |
1.2.1 社会科学关于川渝会馆的人文历史研究 | 第19-20页 |
1.2.2 建筑学领域关于川渝会馆及禹王宫的建筑研究 | 第20-21页 |
1.2.3 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和发展方向 | 第21-22页 |
1.3 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1.3.1 研究意义 | 第22-23页 |
1.3.2 研究方法和框架 | 第23-24页 |
1.4 论文探新 | 第24-27页 |
2 川渝会馆建筑的历史沿革及类型特征 | 第27-41页 |
2.1 川渝会馆的产生及空间特征 | 第27-29页 |
2.1.1 川渝会馆产生的社会背景 | 第27-28页 |
2.1.2 川渝会馆空间的院落组合特征 | 第28-29页 |
2.2 明清时期川渝会馆的繁荣与空间的变化 | 第29-33页 |
2.2.1 明清商业发展促进川渝会馆的繁荣 | 第29-30页 |
2.2.2 礼制文化对川渝会馆空间布局的影响 | 第30-31页 |
2.2.3 聚会社交需求下的川渝会馆空间转变 | 第31-33页 |
2.3 川渝会馆的类型及空间多元发展 | 第33-39页 |
2.3.1 特色川渝会馆类型的衍生发展 | 第33-37页 |
2.3.2 川渝会馆空间特色的多元发展 | 第37-3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3 川渝禹王宫的繁盛及地域空间特色 | 第41-85页 |
3.1 长江流域水运与禹王宫的蓬勃发展 | 第41-51页 |
3.1.1 依托移民活动而繁盛的川渝禹王宫 | 第41-44页 |
3.1.2 与水系紧密结合的禹王宫空间布局 | 第44-50页 |
3.1.3 与街道空间融合的禹王宫空间布局 | 第50-51页 |
3.2 延续川渝会馆特征的禹王宫空间特色 | 第51-75页 |
3.2.1 川渝会馆适应地域的功能布局 | 第51-52页 |
3.2.2 川渝会馆融合环境特征的空间序列 | 第52-60页 |
3.2.3 以观演院落为核心的特色空间营造 | 第60-67页 |
3.2.4 川渝禹王宫的民俗地域化风格特征 | 第67-75页 |
3.3 传承川渝会馆营造思想的禹王宫构筑特色 | 第75-82页 |
3.3.1 穿斗与抬梁组合的构架特色 | 第75-79页 |
3.3.2 灵活变化的地域化围护结构 | 第79-8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82-85页 |
4 西沱禹王宫的重修与复兴 | 第85-151页 |
4.1 西沱禹王宫的概况及文化特征 | 第85-90页 |
4.1.1 西沱禹王宫的历史记载及空间特征 | 第85-88页 |
4.1.2 西沱禹王宫复兴的文化价值及现状矛盾 | 第88-90页 |
4.2 西沱禹王宫复兴的总体构思及理念 | 第90-95页 |
4.2.1 西沱禹王宫复兴的原则和理念 | 第90-91页 |
4.2.2 基于现状矛盾的复兴设计策略 | 第91-95页 |
4.3 西沱禹王宫的选址与总体布局 | 第95-111页 |
4.3.1 基于环境现状及文化意蕴的禹王宫选址 | 第95-98页 |
4.3.2 延续川渝会馆特色的禹王宫总体布局 | 第98-108页 |
4.3.3 塑造山地意境特色的禹王宫风格风貌 | 第108-111页 |
4.4 西沱禹王宫的特色空间营造 | 第111-124页 |
4.4.1 禹王宫灵活多变的院落空间营造 | 第111-116页 |
4.4.2 禹王宫动感韵律的戏台表演空间 | 第116-120页 |
4.4.3 禹王宫地域特色的入口造型 | 第120-124页 |
4.5 西沱禹王宫融合创新的地域构架特色 | 第124-133页 |
4.5.1 穿斗与抬梁组合的空间构架体系 | 第124-128页 |
4.5.2 传统建筑构架尺度模数的延续 | 第128-129页 |
4.5.3 再现传统屋架的地域构筑手法 | 第129-133页 |
4.6 西沱禹王宫因地制宜的地域围护体系 | 第133-139页 |
4.6.1 丰富多变的墙体围护及构筑特色 | 第133-137页 |
4.6.2 屋面的地域构筑特色及装饰手法 | 第137-139页 |
4.7 西沱禹王宫多元文化融合的细部装饰及构造技术 | 第139-148页 |
4.7.1 灵活的装饰部位及特色构件 | 第139-147页 |
4.7.2 协调统一的色彩质感 | 第147-148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148-151页 |
5 结语 | 第151-155页 |
致谢 | 第155-157页 |
参考文献 | 第157-161页 |
附录 | 第161-174页 |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61页 |
B.西沱禹王宫复兴设计图纸 | 第161-1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