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金属结构论文--钢结构论文

钢吊车梁的疲劳寿命分析与预测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6页
主要符号第14-17页
1 绪论第17-23页
    1.1 选题背景第17-18页
    1.2 疲劳研究的历史与发展第18-21页
        1.2.1 国外研究历史和现状第18-20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20-21页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和意义第21-23页
2 钢吊车梁及其疲劳破坏第23-37页
    2.1 钢吊车梁系统简介第23-26页
        2.1.1 钢吊车梁系统组成第23-24页
        2.1.2 钢吊车梁的分类第24-26页
    2.2 疲劳的基本概念第26-29页
        2.2.1 疲劳的定义第26页
        2.2.2 疲劳破坏的特征第26-27页
        2.2.3 疲劳荷载及参数第27-29页
    2.3 钢吊车梁疲劳破坏及分析第29-34页
        2.3.1 钢吊车梁疲劳破坏形式第29-31页
        2.3.2 钢吊车梁系统破坏的原因分析第31-34页
    2.4 钢吊车梁有限元模型第34-36页
        2.4.1 研究对象的选取第34-35页
        2.4.2 有限元建模第35-36页
    2.5 本章小结第36-37页
3 钢吊车梁应力谱分析第37-52页
    3.1 吊车梁静力分析第37-40页
        3.1.1 吊车梁荷载计算第37-39页
        3.1.2 吊车梁内力分析第39-40页
    3.2 有限元分析第40-46页
    3.3 吊车梁应力谱第46-51页
        3.3.1 吊车梁应力循环统计第46-47页
        3.3.2 雨流法处理应力循环第47-51页
    3.4 本章小结第51-52页
4 钢吊车梁疲劳寿命预测第52-72页
    4.1 现行主要疲劳寿命预测方法第52-61页
        4.1.1 S-N曲线法第52-54页
        4.1.2 累积损伤法第54-55页
        4.1.3 线弹性断裂力学方法第55-58页
        4.1.4 概率断裂力学方法第58-59页
        4.1.5 细节疲劳额定值法(DFR法)第59-61页
        4.1.6 行业规程方法第61页
    4.2 钢吊车梁疲劳寿命预测第61-69页
        4.2.1 S-N曲线法的预测结果第61-62页
        4.2.2 基于线性累积损伤的疲劳寿命预测第62-63页
        4.2.3 基于线弹性断裂力学的疲劳寿命预测第63-64页
        4.2.4 基于概率断裂力学的疲劳寿命预测第64-66页
        4.2.5 DFR法预测疲劳寿命第66-68页
        4.2.6 行业规程方法预测疲劳寿命第68-69页
    4.3 疲劳寿命预测结果的对比分析第69-70页
    4.4 本章小结第70-72页
5 钢吊车梁疲劳寿命影响因素分析第72-115页
    5.1 钢吊车梁疲劳寿命影响因素简介第72-73页
    5.2 变截面支座形式对疲劳寿命的影响第73-80页
        5.2.1 GL2A模型的疲劳寿命预测第75页
        5.2.2 GL2B模型的疲劳寿命预测第75-76页
        5.2.3 GL2C模型的疲劳寿命预测第76-78页
        5.2.4 GL2D型吊车梁的疲劳寿命预测第78-80页
        5.2.5 支座形式对疲劳寿命的影响分析第80页
    5.3 支座加劲肋位置对疲劳寿命的影响第80-88页
        5.3.1 GL3A型吊车梁的疲劳寿命预测第81页
        5.3.2 GL3B型吊车梁的疲劳寿命预测第81-83页
        5.3.3 GL3C型钢吊车梁的疲劳寿命预测第83-84页
        5.3.4 GL3D型支座加劲肋第84-86页
        5.3.5 GL3E型钢吊车梁寿命预测第86-88页
        5.3.6 支座加劲肋对疲劳寿命的影响分析第88页
    5.4 支座板件尺寸对疲劳寿命的影响第88-100页
        5.4.1 GL4A型钢吊车梁的疲劳寿命预测第89页
        5.4.2 GL4B型吊车梁的疲劳寿命预测第89-91页
        5.4.3 GL4C型钢吊车梁的疲劳寿命分析第91-92页
        5.4.4 GL4D型吊车梁的疲劳寿命分析第92-94页
        5.4.5 GL4E型吊车梁的疲劳寿命研究第94-96页
        5.4.6 GL4F型吊车梁的疲劳寿命预测第96-97页
        5.4.7 GL4G型吊车梁的疲劳寿命预测第97-99页
        5.4.8 支座板件尺寸对疲劳寿命的影响分析第99-100页
    5.5 吊车偏心运行对吊车梁疲劳寿命的影响第100-105页
        5.5.1 GL5A模型的疲劳寿命预测第101页
        5.5.2 GL5B模型的疲劳寿命预测第101-102页
        5.5.3 GL5C型吊车梁的疲劳寿命预测第102-104页
        5.5.4 竖向偏心荷载对疲劳寿命的影响第104-105页
    5.6 若干加固措施对疲劳寿命的影响第105-112页
        5.6.1 GL6A型吊车梁的疲劳寿命预测第105页
        5.6.2 GL6B模型的疲劳寿命预测第105-106页
        5.6.3 GL6C型吊车梁的疲劳寿命预测第106-108页
        5.6.4 GL6D模型的疲劳寿命预测第108-109页
        5.6.5 GL6E模型的疲劳寿命预测第109-111页
        5.6.6 若干加固措施对疲劳寿命的影响分析第111-112页
    5.7 本章小结第112-115页
6 主要结论与展望第115-119页
    6.1 全文总结第115-117页
    6.2 本文创新点第117页
    6.3 今后研究展望第117-119页
致谢第119-121页
参考文献第121-127页
附录第127页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27页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珊瑚砂地基中X形桩竖向承载特性试验研究
下一篇:川渝移民会馆特色与西沱禹王宫复兴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