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22页 |
1.1 浮游动物概述 | 第10-11页 |
1.2 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因素 | 第11-15页 |
1.2.1 非生物因素 | 第12-14页 |
1.2.2 生物因素 | 第14-15页 |
1.3 国内外淡水浮游动物群落时空分布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1 国内淡水浮游动物群落时空分布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2 国外淡水浮游动物群落时空分布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 鄱阳湖及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第17-19页 |
1.4.1 鄱阳湖 | 第17-18页 |
1.4.2 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第18-19页 |
1.5 鄱阳湖浮游动物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6 研究技术路线 | 第20页 |
1.7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0-22页 |
第2章 子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季节动态和年际变化 | 第22-38页 |
2.1 前言 | 第22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22-25页 |
2.2.1 研究地点 | 第22-23页 |
2.2.2 样品采集 | 第23页 |
2.2.3 样品处理 | 第23-24页 |
2.2.4 统计分析 | 第24-25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5-33页 |
2.3.1 浮游动物群落的种类组成 | 第25页 |
2.3.2 浮游动物物种组成季节变化 | 第25-26页 |
2.3.3 浮游动物优势种季节变化 | 第26-27页 |
2.3.4 浮游动物密度和生物量的季节变化 | 第27-29页 |
2.3.5 浮游动物群落生物多样性指数 | 第29-30页 |
2.3.6 浮游动物现存量和优势种的年际变化 | 第30-32页 |
2.3.7 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和年际格局 | 第32-33页 |
2.4 讨论 | 第33-37页 |
2.4.1 子湖浮游动物群落组成 | 第33-34页 |
2.4.2 浮游动物群落的季节动态 | 第34-35页 |
2.4.3 浮游动物群落的年际变化 | 第35-37页 |
2.5 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周年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38-53页 |
3.1 前言 | 第38-39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39-40页 |
3.2.1 研究地点 | 第39页 |
3.2.2 实验设计及环境因子测定 | 第39-40页 |
3.2.3 水样分析 | 第40页 |
3.2.4 样品处理 | 第40页 |
3.2.5 数据分析 | 第40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40-49页 |
3.3.1 浮游动物物种数 | 第40-41页 |
3.3.2 密度和生物量 | 第41-43页 |
3.3.3 优势种 | 第43-46页 |
3.3.4 多样性指数 | 第46页 |
3.3.5 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周年格局 | 第46-47页 |
3.3.6 群落结构变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47-49页 |
3.4 讨论 | 第49-51页 |
3.5 小结 | 第51-53页 |
第4章 子湖浮游动物群落空间分布特征 | 第53-70页 |
4.1 前言 | 第53-54页 |
4.2 材料和方法 | 第54-55页 |
4.2.1 研究地点 | 第54页 |
4.2.2 实验设计及环境因子测定 | 第54-55页 |
4.2.3 水样分析 | 第55页 |
4.2.4 样品处理及统计分析 | 第55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55-67页 |
4.3.1 夏季子湖浮游动物空间分布 | 第55-61页 |
4.3.2 秋季子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差异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61-67页 |
4.4 讨论 | 第67-69页 |
4.5 小结 | 第69-70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3页 |
5.1 结论 | 第70-71页 |
5.2 展望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2页 |
附录1 鄱阳湖子湖浮游动物名录 | 第82-8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