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一、绪论 | 第12-19页 |
(一)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2.研究的意义 | 第13页 |
(二)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1.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2.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三)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 第15-17页 |
1.法官责任制的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2.法官责任制的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四) 论文结构体系 | 第17-18页 |
(五)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8-19页 |
二、我国司法体制改革基本问题考察 | 第19-25页 |
(一) 我国司法体制历史与现状 | 第19-20页 |
1.司法体制的基本内涵解读 | 第19-20页 |
2.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历史变迁 | 第20页 |
(二) 我国现行司法体制存在的问题 | 第20-22页 |
1.法官独立性难以保证 | 第20-21页 |
2.审判活动分级化色彩浓厚 | 第21页 |
3.法官职业准入制度不健全 | 第21-22页 |
4.司法活动存在很大秩序的随意性 | 第22页 |
(三) 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启动与运行 | 第22-24页 |
1.我国司法体改革的相关的政策与法规 | 第22-23页 |
2.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目标与要求 | 第23页 |
3.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内容与措施 | 第23-24页 |
(四) 我国司法体制改革与法官责任制的关系 | 第24-25页 |
1.司法体制改革助推法官责任制的落实 | 第24页 |
2.实施法官责任制是司法改革的关键与核心 | 第24-25页 |
三、我国法官责任制的理论与实践 | 第25-36页 |
(一) 我国法官责任制的一般理论 | 第25-28页 |
1.法官责任制的内涵 | 第25页 |
2.法官责任制的理论依据 | 第25-26页 |
3.法官责任制的相关法律与政策 | 第26-28页 |
(二) 我国法官责任制运行的实践考察 | 第28-31页 |
1.我国法官责任制实施概况 | 第28-29页 |
2.C区人民法院法官责任制的确立 | 第29-30页 |
3.C区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的主要内容 | 第30页 |
4.C区人民法院法官责任制改革的评价及社会效果 | 第30-31页 |
(三) 我国法官责任制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1-36页 |
1.法官责任制度不合理 | 第31-32页 |
2.法官惩戒制度不健全 | 第32-34页 |
3.法官履职保障不足 | 第34-36页 |
四、比较法视野下国外法官责任制经验的借鉴 | 第36-43页 |
(一) 普通法系的法官责任制 | 第36-38页 |
1.普通法系审判制度的特点 | 第36-37页 |
2.英国的法官责任制 | 第37-38页 |
3.美国的法官责任制 | 第38页 |
(二) 大陆法系的法官责任制 | 第38-40页 |
1.大陆法系审判制度的特点 | 第38-39页 |
2.德国的法官责任制 | 第39-40页 |
3.日本的法官责任制 | 第40页 |
(三) 国外法官责任制经验的借鉴 | 第40-43页 |
1.法官责任制应与法官职业保障同时推进 | 第40-41页 |
2.实施法官责任制需确立体现法官职业特点的独立薪酬制度 | 第41-42页 |
3.惩戒法官应确立正当程序 | 第42-43页 |
五、完善我国法官责任制的对策 | 第43-50页 |
(一) 确立严格的法官选任考核制度 | 第43-44页 |
1.法官选任考核的主要模式 | 第43页 |
2.严格落实法官员额制 | 第43-44页 |
3.科学设计法官考核制度 | 第44页 |
(二) 明确法官责任的认定标准 | 第44-45页 |
1.错案责任追究应以法律为依据 | 第44-45页 |
2.不能用党纪处分来代替法律责任 | 第45页 |
(三) 裁判文书审批的去行政化和法官审判责任的承担 | 第45-46页 |
(四) 完善法官惩戒程序 | 第46-47页 |
1.完善法官惩戒机构 | 第46页 |
2.确立法官责任制的前置审查程序 | 第46-47页 |
3.确立法官追责的事后救济制度 | 第47页 |
(五) 加强法官履职保障 | 第47-50页 |
1.对侵害法官履职行为的当事人追究责任 | 第47-48页 |
2.进一步完善法官办案工作机制 | 第48-49页 |
3.加强对法官休息、休假权利的保障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个人简介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