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冻融过程未冻水滞后效应实验、模型及机理分析研究
| 致谢 | 第3-4页 |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变量注释表 | 第17-19页 |
| 1 绪论 | 第19-30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9-22页 |
| 1.2 土体冻融过程未冻水含量变化研究现状 | 第22-27页 |
| 1.3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7-30页 |
| 2 未冻水存在对土体传热过程影响的解析研究 | 第30-45页 |
| 2.1 引言 | 第30-31页 |
| 2.2 问题的描述及解析解 | 第31-35页 |
| 2.3 解的存在性和唯一性 | 第35-37页 |
| 2.4 计算示例 | 第37-43页 |
| 2.5 本章小节 | 第43-45页 |
| 3 基于核磁共振的冻土未冻水滞后特性实验研究 | 第45-64页 |
| 3.1 引言 | 第45页 |
| 3.2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 第45-46页 |
| 3.3 测试系统介绍 | 第46-47页 |
| 3.4 系统测试可靠性实验 | 第47页 |
| 3.5 土样选取 | 第47-48页 |
| 3.6 土样制备 | 第48-50页 |
| 3.7 实验过程 | 第50-52页 |
| 3.8 数据分析 | 第52-58页 |
| 3.9 数据拟合以及经验公式 | 第58-62页 |
| 3.10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 4 基于类比理论的未冻水滞后特性实用模型 | 第64-100页 |
| 4.1 引言 | 第64页 |
| 4.2 非饱和土与饱和冻土的相似性 | 第64-69页 |
| 4.3 SFC预测SMC的五种方法 | 第69-76页 |
| 4.4 五种方法的试验对比分析 | 第76-95页 |
| 4.5 预测结果可靠性评价 | 第95-98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98-100页 |
| 5 冻土中未冻水滞后特征的机理分析 | 第100-116页 |
| 5.1 引言 | 第100页 |
| 5.2 未冻水滞后效应的理论基础 | 第100-106页 |
| 5.3 基于未冻水滞后效应机理分析的理论模型框架 | 第106-114页 |
| 5.4 本章小节 | 第114-116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16-118页 |
| 6.1 结论 | 第116-117页 |
| 6.2 展望 | 第117-11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8-125页 |
| 附录 | 第125-128页 |
| 附录A: 两个表达式的单调性 | 第125页 |
| 附录B: U_2(x)的单调性 | 第125-126页 |
| 附录C: 第2.3节中陈述的证明 | 第126-128页 |
| 作者简历 | 第128-130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