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0页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7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7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7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7-8页 |
(一)对言论自由的基础性研究 | 第7-8页 |
(二)对网络言论的特点研究 | 第8页 |
(三)对规制网络言论自由的研究 | 第8页 |
三、研究方法与内容 | 第8-9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8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8-9页 |
四、本文特点 | 第9-10页 |
第二章 网络言论自由的含义及特征 | 第10-14页 |
一、言论自由与网络言论自由的含义 | 第10-11页 |
(一)言论自由的含义 | 第10页 |
(二)言论自由理论研究的发展 | 第10-11页 |
(三)网络言论自由 | 第11页 |
二、网络言论自由的特征 | 第11-14页 |
(一)网络言论主体的平等、广泛和匿名性 | 第11-12页 |
(二)网络信息传播途径开放、内容丰富性和传播迅速 | 第12-13页 |
(三)表达方式随意、多样和极具互动性 | 第13-14页 |
第三章 规制网络言论自由的必要性 | 第14-24页 |
一、网络言论自由的宪治价值 | 第14-16页 |
(一)网络言论自由有助于建立和完善民主制度 | 第14-15页 |
(二)网络言论自由扩充社会舆论,加强监督作用 | 第15-16页 |
(三)网络言论自由是宪治价值的充分体现 | 第16页 |
二、网络言论自由引发的负面结果 | 第16-24页 |
(一)侵害国家利益 | 第18-20页 |
(二)侵害社会公共利益 | 第20-22页 |
(三)侵犯公民的合法权利 | 第22-24页 |
第四章 我国网络言论自由法律规制现状 | 第24-27页 |
一、目前我国规制网络言论自由的主要做法 | 第24页 |
(一)制定了有关法律法规 | 第24页 |
(二)出台了有关司法解释 | 第24页 |
(三)明确了网站等主体的责任 | 第24页 |
二、我国规制网络言论自由中存在的问题 | 第24-27页 |
(一)立法有待进一步完善 | 第24-25页 |
(二)监管体系有待进一步规范 | 第25-26页 |
(三)司法保障亟待进一步强化 | 第26-27页 |
第五章 网络言论自由法律规制的域外经验 | 第27-31页 |
一、域外经验—他山之石 | 第27-29页 |
(一)美国:侧重言论自由的保护 | 第27页 |
(二)德国:基于立法的严格监管 | 第27-28页 |
(三)新加坡:寻求言论自由与法治之间平衡 | 第28-29页 |
二、对我国的启示—可以攻玉 | 第29-31页 |
(一)政府规制网络言论是大势所趋 | 第29页 |
(二)构建符合本国实际的言论规制法律体系 | 第29-30页 |
(三)借助行业组织加强自律 | 第30页 |
(四)加强公民教育 | 第30-31页 |
第六章 规制我国网络言论自由的对策建议 | 第31-35页 |
一、规制网络言论自由的原则 | 第31-32页 |
(一)公共利益原则 | 第31页 |
(二)明显且即刻的危险原则 | 第31页 |
(三)事后审查原则 | 第31页 |
(四)最小限制原则 | 第31页 |
(五)特别权衡原则 | 第31-32页 |
(六)法律规定精确原则 | 第32页 |
二、规制我国网络言论自由的具体措施 | 第32-35页 |
(一)加强立法工作 | 第32页 |
(二)加强司法救济 | 第32-33页 |
(三)强化行政管制 | 第33页 |
(四)运用科技手段 | 第33-34页 |
(五)加大教育力度 | 第34页 |
(六)加强行业自律 | 第34-35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后记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