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符号说明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7页 |
1.1 水体有机污染现状 | 第11-14页 |
1.1.1 污染物分类及危害 | 第11-14页 |
1.1.1.1 农药污染 | 第11-12页 |
1.1.1.2 重金属污染 | 第12页 |
1.1.1.3 染料污染 | 第12-13页 |
1.1.1.4 石油污染 | 第13-14页 |
1.1.2 污染物的治理方法 | 第14页 |
1.2 苯酚的性质及Fenton反应的研究进展 | 第14-22页 |
1.2.1 苯酚的性质 | 第14-15页 |
1.2.2 Fenton反应 | 第15页 |
1.2.3 非均相Fenton反应降解苯酚的研究进展 | 第15-22页 |
1.2.3.1 纳米零价铁(ZVI) | 第16页 |
1.2.3.2 Fe_3O_4催化 | 第16-17页 |
1.2.3.3 Fe_2O_3催化 | 第17-18页 |
1.2.3.4 活性炭为载体 | 第18-19页 |
1.2.3.5 黏土为载体 | 第19页 |
1.2.3.6 柱撑黏土为载体 | 第19-20页 |
1.2.3.7 沸石为载体 | 第20页 |
1.2.3.8 介孔二氧化硅为载体 | 第20-21页 |
1.2.3.9 粉煤灰为载体 | 第21-22页 |
1.3 铁化合物的性质 | 第22-24页 |
1.3.1 主要铁系化合物 | 第22-23页 |
1.3.2 不常见的铁氧化物 | 第23-24页 |
1.4 羟基自由基的特性 | 第24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目的 | 第24-27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25页 |
1.5.2 研究目的 | 第25-27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7-31页 |
2.1 实验主要实验药品及实验仪器 | 第27-28页 |
2.1.1 实验药品 | 第27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7-28页 |
2.2 材料测试及表征方法 | 第28-29页 |
2.2.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28页 |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 | 第28页 |
2.2.3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TEM) | 第28页 |
2.2.4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HRTEM) | 第28页 |
2.2.5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 | 第28-29页 |
2.2.6 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分析(DRS) | 第29页 |
2.2.7 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 | 第29页 |
2.3 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第29-31页 |
2.3.1 α-FeOOH的制备 | 第29页 |
2.3.2 γ-FeOOH的制备 | 第29-30页 |
2.3.3 α-Fe_2O_3的制备 | 第30页 |
2.3.4 Fe_2O_3/γ-Al_2O_3的制备 | 第30页 |
2.3.5 Fe_2O_3/CuO/γ-Al_2O_3的制备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单一催化剂的分析及光降解研究 | 第31-47页 |
3.1 光降解实验 | 第31-32页 |
3.2 α-FeOOH和γ-FeOOH的分析表征 | 第32-34页 |
3.2.1 FTIR表征结果 | 第32-33页 |
3.2.2 XRD表征结果 | 第33-34页 |
3.2.3 SEM结果 | 第34页 |
3.3 α-Fe_2O_3表征结果 | 第34-36页 |
3.3.1 FTIR表征结果 | 第34-35页 |
3.3.2 XRD表征结果 | 第35页 |
3.3.3 SEM图片 | 第35-36页 |
3.4 实验设计方法 | 第36-38页 |
3.4.1 全面实验 | 第36页 |
3.4.2 单因素实验轮换法 | 第36-37页 |
3.4.3 部分因子实验 | 第37-38页 |
3.4.3.1 正交实验设计 | 第37页 |
3.4.3.2 均匀试验设计 | 第37-38页 |
3.5 正交试验设计及分析 | 第38-42页 |
3.5.1 正交实验 | 第38-39页 |
3.5.2 正交实验分析 | 第39-42页 |
3.6 单因素实验结果 | 第42-45页 |
3.6.1 H_2O_2浓度对苯酚降解率的影响 | 第42页 |
3.6.2 pH值对苯酚降解率的影响 | 第42-43页 |
3.6.3 反应温度对苯酚降解率的影响 | 第43-44页 |
3.6.4 催化剂含量对苯酚降解率的影响 | 第44-45页 |
3.7 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复合催化剂的分析及光降解研究 | 第47-63页 |
4.1 催化剂的表征测试 | 第47-51页 |
4.1.1 催化剂的XRD表征 | 第47-48页 |
4.1.2 催化剂的SEM图像 | 第48页 |
4.1.3 催化剂的TEM和HRTEM图片 | 第48-49页 |
4.1.4 催化剂的FTIR表征 | 第49-50页 |
4.1.5 催化剂的DRS表征 | 第50-51页 |
4.2 复合催化剂的光降解实验 | 第51-58页 |
4.2.1 pH值对苯酚降解率的影响 | 第51-53页 |
4.2.2 煅烧温度对苯酚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53-54页 |
4.2.3 H_2O_2浓度对苯酚降解率的影响 | 第54-56页 |
4.2.4 反应温度对苯酚降解效果的影响 | 第56-57页 |
4.2.5 催化剂含量对苯酚降解率的影响 | 第57-58页 |
4.3 催化剂的稳定性研究 | 第58-59页 |
4.4 苯酚降解的机理 | 第59-61页 |
4.5 小结 | 第61-63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3页 |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