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引言 | 第12-21页 |
1. 肿瘤免疫治疗 | 第12-13页 |
2. 肿瘤疫苗 | 第13-15页 |
3. 纳米疫苗载体 | 第15-16页 |
4. 溶酶体逃逸与抗原交叉提呈 | 第16-17页 |
5. 课题的提出 | 第17-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8-21页 |
第一部分 MPG~(△NLS)-OVA-PLGA肿瘤纳米疫苗的研究 | 第21-52页 |
前言 | 第21-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5页 |
第1章 MPG~(△NLS)-OVA的合成与表征 | 第25-29页 |
1.1 本章引论 | 第25页 |
1.2 实验材料 | 第25-26页 |
1.2.1 主要试剂 | 第25页 |
1.2.2 主要仪器 | 第25-26页 |
1.3 实验方法 | 第26页 |
1.3.1 MPG~(△NLS)-OVA的合成方法 | 第26页 |
1.3.2 MPG~(△NLS)-OVA的共价连接验证 | 第26页 |
1.4 实验结果 | 第26-28页 |
1.4.1 MPG~(△NLS)-OVA的合成路线 | 第26-27页 |
1.4.2 荧光光谱 | 第27-28页 |
1.5 讨论与小结 | 第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29页 |
第2章 MPG~(△NLS)-OVA-PLGA纳米疫苗的制备与表征 | 第29-34页 |
2.1 本章引论 | 第29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29-30页 |
2.2.1 主要试剂 | 第29页 |
2.2.2 主要仪器 | 第29-30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30-31页 |
2.3.1 MPG~(△NLS)-OVA-PLGA NPs的制备方法 | 第30页 |
2.3.2 MPG~(△NLS)-OVA-PLGA NPs的表征 | 第30页 |
2.3.3 MPG~(△NLS)-OVA-PLGA NPs的蛋白包封率检测 | 第30页 |
2.3.4 MPG~(△NLS)-OVA-PLGA NPs的蛋白释放情况 | 第30-31页 |
2.4 实验结果 | 第31-32页 |
2.4.1 MPG~(△NLS)-OVA-PLGA NPs扫描电镜图像 | 第31页 |
2.4.2 纳米粒的粒径与Zeta电位 | 第31-32页 |
2.4.3 纳米粒的蛋白包封率 | 第32页 |
2.3.4 纳米粒的体外蛋白累积释放率 | 第32页 |
2.5 讨论与小结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4页 |
第3章 MPG~(△NLS)-OVA-PLGA NPs的体外免疫效应研究 | 第34-41页 |
3.1 本章引论 | 第34-35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35页 |
3.2.1 主要试剂 | 第35页 |
3.2.2 主要仪器 | 第35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35-37页 |
3.3.1 MPG~(△NLS)-OVA-PLGA NPs的体外摄取 | 第35-36页 |
3.3.2 MPG~(△NLS)-OVA-PLGA NPs对抗原提呈细胞成熟的刺激作用研究 | 第36-37页 |
3.4 实验结果 | 第37-39页 |
3.4.1 MPG~(△NLS)-OVA-PLGA NPs的体外摄取情况 | 第37-38页 |
3.4.2 MPG~(△NLS)-OVA-PLGA NPs对抗原提呈细胞成熟的刺激作用 | 第38-39页 |
3.5 讨论与小结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
第4章 MPG~(△NLS)-OVA-PLGA NPs纳米疫苗的体内免疫评价 | 第41-51页 |
4.1 本章引论 | 第41页 |
4.2 实验材料 | 第41-42页 |
4.2.1 主要试剂 | 第41-42页 |
4.2.2 主要仪器 | 第42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42-44页 |
4.3.1 小鼠体内免疫流程 | 第42页 |
4.3.2 小鼠血清IgG含量ELISA分析 | 第42-43页 |
4.3.3 细胞内IFN-γ染色 | 第43页 |
4.3.4 流式细胞术评价免疫小鼠的T细胞应答 | 第43页 |
4.3.5 肿瘤模型小鼠肿瘤体积与生存期 | 第43-44页 |
4.4 实验结果 | 第44-49页 |
4.4.1 免疫小鼠血清抗体含量的ELISA分析 | 第44页 |
4.4.2 免疫小鼠细胞内IFN-γ含量检测 | 第44-45页 |
4.4.3 纳米疫苗免疫正常小鼠后的T细胞免疫应答 | 第45-47页 |
4.4.4 肿瘤模型小鼠的肿瘤体积与生存期 | 第47-49页 |
4.5 讨论与小结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1页 |
第一部分 小结 | 第51-52页 |
第二部分 羟基氯喹介导的肿瘤纳米疫苗的研究 | 第52-82页 |
前言 | 第52-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第1章 HCQ-OVA-PLGA NPs的制备与表征 | 第56-62页 |
1.1 本章引论 | 第56页 |
1.2 实验材料 | 第56-57页 |
1.2.1 主要试剂 | 第56-57页 |
1.2.2 主要仪器 | 第57页 |
1.3 实验方法 | 第57-58页 |
1.3.1 HCQ-OVA-PLGA NPs的制备方法 | 第57页 |
1.3.2 HCQ-OVA-PLGA NPs的表征 | 第57-58页 |
1.3.3 HCQ-OVA-PLGA NPs的蛋白包封率检测 | 第58页 |
1.3.4 HCQ-OVA-PLGA NPs的蛋白释放情况 | 第58页 |
1.4 实验结果 | 第58-60页 |
1.4.1 纳米粒的透射电镜图像 | 第58-59页 |
1.4.2 纳米粒的粒径与Zeta电位 | 第59页 |
1.4.3 纳米粒的蛋白包封率 | 第59页 |
1.4.4 纳米粒的体外蛋白累积释放率 | 第59-60页 |
1.5 讨论与小结 | 第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第2章 HCQ-OVA-PLGA NPs的体外免疫效应评价 | 第62-69页 |
2.1 本章引论 | 第62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62-63页 |
2.2.1 主要试剂 | 第62-63页 |
2.2.2 主要仪器 | 第63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63-64页 |
2.3.1 HCQ-OVA-PLGA NPs的体外摄取 | 第63-64页 |
2.3.2 HCQ-OVA-PLGA NPs对抗原提呈细胞成熟的刺激作用研究 | 第64页 |
2.4 实验结果 | 第64-67页 |
2.4.1 HCQ-OVA-PLGA NPs的体外摄取情况 | 第64-66页 |
2.4.2 HCQ-OVA-PLGA NPs对抗原提呈细胞成熟的刺激作用 | 第66-67页 |
2.5 讨论与小结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69页 |
第3章 HCQ-OVA-PLGA纳米疫苗的体内免疫评价 | 第69-82页 |
3.1 本章引论 | 第69-70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70页 |
3.2.1 动物与细胞 | 第70页 |
3.2.2 主要试剂 | 第70页 |
3.2.3 主要仪器 | 第70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70-73页 |
3.3.1 小鼠肿瘤模型的建立 | 第70-71页 |
3.3.2 肿瘤模型小鼠体内免疫流程 | 第71页 |
3.3.3 小鼠血清IgG含量的ELISA分析 | 第71页 |
3.3.4 细胞内IFN-γ染色 | 第71-72页 |
3.3.5 流式细胞术评价免疫小鼠的T细胞应答 | 第72页 |
3.3.6 肿瘤组织学分析 | 第72-73页 |
3.4 实验结果 | 第73-80页 |
3.4.1 小鼠的肿瘤体积变化与生存期 | 第73-74页 |
3.4.2 血清IgG含量的ELISA分析 | 第74-75页 |
3.4.3 脾免疫细胞内IFN-γ的表达 | 第75-76页 |
3.4.4 淋巴结T细胞免疫应答的类型 | 第76-77页 |
3.4.5 记忆T细胞应答 | 第77-79页 |
3.4.6 肿瘤组织病理学分析 | 第79-80页 |
3.5 讨论与小结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2页 |
第二部分 小结 | 第82-83页 |
全文总结 | 第83-8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