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教师、班主任论文

小学教师角色定位偏差与归位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8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1.1 选题背景第9页
        1.1.2 选题意义第9-10页
    1.2 近十年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0-14页
        1.2.1 国内外关于教师角色的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现有研究存在的启示和不足第11-13页
        1.2.3 本选题的研究目标第13-14页
    1.3 研究的理论依据第14-15页
        1.3.1 教师角色偏差第14页
        1.3.2 教师角色冲突第14页
        1.3.3 教师角色的模糊化第14-15页
    1.4 研究方法及思路第15-16页
        1.4.1 研究方法第15页
        1.4.2 研究思路第15-16页
    1.5 概念界定第16-18页
        1.5.1 小学教师角色第16页
        1.5.2 教师角色定位第16-17页
        1.5.3 教师角色偏差第17-18页
第二章 小学教师角色及其定位概述第18-24页
    2.1 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定位第18-20页
        2.1.1 教学的研究者第18页
        2.1.2 课程开发者第18-19页
        2.1.3 课堂教学设计者第19-20页
        2.1.4 课堂教学的主导者第20页
    2.2 师生关系中的教师角色的定位第20-22页
        2.2.1 学习过程促进者第20-21页
        2.2.2 学习过程的合作者第21-22页
    2.3 在社会功能中的教师角色的定位第22-24页
        2.3.1 心理健康的维护者第22-23页
        2.3.2 正能量的传播者第23页
        2.3.3 文化的传播者第23-24页
第三章 长沙地区小学教师角色定位偏差带来的问题第24-32页
    3.1 教学中小学教师角色定位偏差及其影响第24-28页
        3.1.1 教学研究方面的偏差及其影响: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脱离第24-25页
        3.1.2 课程开发方面的偏差及其影响:弱化小学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第25-26页
        3.1.3 教学设计方面的偏差及其影响: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第26-27页
        3.1.4 课堂主导方面的偏差及其影响:淡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第27-28页
    3.2 师生关系中小学教师角色定位偏差及其影响第28-29页
        3.2.1 学习促进者方面的偏差及其影响:缺乏情感教育和赏识教育第28页
        3.2.2 学习合作者方面的偏差及其影响:缺乏有效的合作学习意识第28-29页
    3.3 社会功能中小学教师角色定位偏差及其影响第29-32页
        3.3.1 对维护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影响主体性的发挥第29-30页
        3.3.2 正能量传播者方面的偏差及其影响: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第30-31页
        3.3.3 传播文化方面的偏差及其影响:缺乏文化认同感第31-32页
第四章 长沙地区小学教师教学角色定位偏差问题的根源第32-38页
    4.1 教学中教师角色定位产生偏差的原因第32-33页
        4.1.1 传统教学观念的惯性影响了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定位第32页
        4.1.2 教师知识储备匮乏,专业素质落后,影响了教学中的教师角色定位第32-33页
    4.2 师生关系中教师角色定位偏差的原因第33-34页
        4.2.1 传统教学观念的惯性影响了师生关系中的教师角色定位第33页
        4.2.2 学校的校园文化影响了师生关系中的教师角色定位第33-34页
    4.3 社会功能中教师角色定位偏差的原因第34-38页
        4.3.1 心理健康维护者角色定位偏差的原因第34-35页
        4.3.2 正能量的传播者角色定位偏差的原因第35-36页
        4.3.3 人类文化传播者角色定位偏差的原因第36-38页
第五章 促进小学教师角色归位的对策第38-49页
    5.1 促进小学教师教学中角色定位回归的策略第38-42页
        5.1.1 拓展知识与能力,促进小学教师教学研究者角色的回归第38-39页
        5.1.2 制定具体可行的目标,促进课程开发者角色的回归第39-40页
        5.1.3 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设计者角色的回归第40-41页
        5.1.4 以科学的教学理念为依托,促进教师课堂主导者角色的回归第41-42页
    5.2 促进小学教师师生关系角色定位的回归的策略第42-44页
        5.2.1 开展多元教师教育培训,促进小学教师学习促进者角色的回归第42-43页
        5.2.2 建立学习型组织,促进小学教师学习合作者角色的回归第43-44页
    5.3 促进小学教师社会功能角色定位的回归的策略第44-49页
        5.3.1 建立多元激励机制,促进心理健康维护者的角色回归第44-46页
        5.3.2 实施多元的评价制度,促进小学教师正能量的传播者角色的回归第46-47页
        5.3.3 丰富校园文化,促进小学教师文化传播者角色的回归第47-49页
第六章 结论第49-51页
    6.1 本论文主要观点第49-50页
    6.2 本论文研究方面的不足以及以后的研究方向第50-51页
附录第51-54页
参考文献第54-58页
致谢第58-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中随机性社会教育研究--以邵阳市A园为例
下一篇:教科书课后习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初探--以人教版初中数学图形与几何模块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