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

文明城市视阈下的公民文明素质建设问题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一、绪论第11-19页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1. 研究背景第11页
        2. 选题意义第11-12页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7页
        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7页
    (三)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7-18页
        1. 研究内容第17-18页
        2. 研究方法第18页
    (四) 创新之处第18-19页
二、文明城市的发展进程与内涵第19-24页
    (一) 文明城市的发展进程第19-20页
    (二) 文明城市的内涵第20-24页
        1. 文明的一般理论第20-21页
        2. 文明城市的主要内容第21-24页
三、文明城市建设中公民文明素质的重要性第24-27页
    (一) 公民文明素质是衡量文明城市发展的标尺第24页
    (二) 公民文明素质为文明城市建设提供动力第24-25页
    (三) 公民文明素质是文明城市建设的最终旨归第25-27页
四、公民文明素质的多维分析第27-39页
    (一) “法制性文明”是公民文明素质的基本规范第27-30页
        1. 公民“法制性文明”素质的理论依据第27-29页
        2. 公民“法制性文明”素质的主要内容第29-30页
    (二) “义务性文明”是公民文明素质的社会约束第30-34页
        1. 公民“义务性文明”素质的理论依据第30-32页
        2. 公民“义务性文明”素质的主要内容第32-34页
    (三) “道德性文明”是公民文明素质的价值追求第34-39页
        1. 公民“道德性文明”素质的理论依据第34-36页
        2. 公民“道德性文明”素质的主要内容第36-39页
五、文明城市视阈下公民文明素质建设存在的问题第39-53页
    (一) “法制性”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第39-44页
        1. 二元性结构差异导致的社会分层第39-40页
        2. 文明建设的法制性保障不足第40-41页
        3. 公共领域的公共表达渠道不畅第41-42页
        4. 公民法律素养淡薄第42-43页
        5. 社会监管渠道仍需完善第43-44页
    (二) “义务性”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第44-48页
        1. 社区文明培育不足第44-45页
        2. 市民自治性组织缺乏第45-46页
        3. 信用评价体系建设不完备第46页
        4. 基层文明宣传和管理存在漏洞第46-47页
        5. 社会不良风尚的消极影响第47-48页
    (三) “道德性”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第48-53页
        1. 公民的道德信仰危机第48-49页
        2. 群体模式下的责任分散效应弱化了公民的道德意识第49-50页
        3. 公民尚未具有自我教育的积极性第50页
        4. 外部教育机制缺乏第50-51页
        5. 公民道德意识缺乏行为转换机制第51-53页
六、文明城市视阈下公民文明素质的建设路径第53-66页
    (一) 巩固“法制性”文明之基第53-57页
        1. 打破结构性分层的局面第53-54页
        2. 完善法律对文明行为的保障作用第54-55页
        3. 畅通公共领域的公共表达渠道第55-56页
        4. 提高公民的法律文明素养第56页
        5. 落实监督管理的促进作用第56-57页
    (二) 培育“义务性”文明之石第57-61页
        1. 积极创建社区文明第57-58页
        2. 提倡发挥市民自治性组织作用第58-59页
        3. 健全信用评价体系第59-60页
        4. 加大基层文明宣传和管理第60-61页
        5. 优化社会风尚导向作用第61页
    (三) 提升“道德性”文明之本第61-66页
        1. 培育城市精神与市民精神第62页
        2. 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第62-63页
        3. 公民需提高自我教育的积极性第63-64页
        4. 发挥道德外部教育机制的积极作用第64页
        5. 构建公民道德行为转换机制第64-66页
结论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第73-74页
致谢第74-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儒家传统伦理思想的融通研究
下一篇:地方政府邻避冲突的治理困境及对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