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前言 | 第8-30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8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8-28页 |
1.2.1 黄素催化B-V反应 | 第9-15页 |
1.2.1.1 黄素生物催化B-V反应 | 第9-11页 |
1.2.1.2 黄素仿生光催化B-V反应 | 第11-12页 |
1.2.1.3 黄素催化B-V反应 | 第12-15页 |
1.2.2 有机催化剂光催化C-H键氧化 | 第15-19页 |
1.2.2.1 吖啶鎓离子 | 第16-18页 |
1.2.2.2 蒽醌-2,3-二羧酸 | 第18页 |
1.2.2.3 2,3-二氯-5,6-二氰基-对苯醌 | 第18页 |
1.2.2.4 3-氰基-1-甲基喹啉鎓离子 | 第18-19页 |
1.2.3 黄素光催化反应的研究 | 第19-28页 |
1.2.3.1 可见光驱动黄素催化苄醇氧化 | 第19-22页 |
1.2.3.2 可见光驱动黄素催化苄胺氧化 | 第22页 |
1.2.3.3 可见光驱动黄素催化硫化物氧化 | 第22-23页 |
1.2.3.4 可见光驱动黄素光催化烯烃的成环与环裂解 | 第23-24页 |
1.2.3.5 可见光驱动黄素光催化催化烯烃的E至Z异构化 | 第24-25页 |
1.2.3.6 可见光驱动黄素仿生协同光催化 | 第25-27页 |
1.2.3.7 黄素光催化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 第27-28页 |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28-30页 |
第2章 核黄素四乙酸酯催化Baeyer-Villiger反应的研究 | 第30-34页 |
2.1 前言 | 第30页 |
2.2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30页 |
2.3 RFT-锌粉-分子氧体系 | 第30-32页 |
2.4 RFT-DBU-可见光-分子氧体系 | 第32-34页 |
第3章 核黄素四乙酸酯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协同光催化C-H键氧化 | 第34-47页 |
3.1 前言 | 第34页 |
3.2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34-35页 |
3.3 实验内容 | 第35-36页 |
3.4 产物的分析方法 | 第36-38页 |
3.4.1 产物的定性分析方法(以乙苯氧化为例) | 第36-37页 |
3.4.2 产物的定量分析 | 第37-38页 |
3.5 乙苯氧化反应的优化 | 第38-40页 |
3.5.1 优化反应时间 | 第38-40页 |
3.6 拓展反应底物 | 第40-43页 |
3.7 反应机理研究 | 第43-45页 |
3.8 总结 | 第45页 |
3.9 产物的分离和表征 | 第45-47页 |
第4章 核黄素结构的改造及核黄素四乙酸酯的负载 | 第47-54页 |
4.1 前言 | 第47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7-48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48-54页 |
4.3.1 核黄素四乙酸酯的合成 | 第48-49页 |
4.3.3 N(3)-羧甲基核黄素四乙酸酯 | 第49-50页 |
4.3.4 N(10)-2,2-二羟基-7,8-二甲基异咯嗪的合成 | 第50-51页 |
4.3.5 N(3)-羧甲基核黄素四乙酸酯的固载 | 第51-54页 |
总结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开展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66页 |
附录 | 第66-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