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政治理论论文--政治学史、政治思想史论文--中国政治思想史论文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消极影响及对策研究--以重庆市部分高校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8-20页
    一、研究背景第8页
    二、研究意义第8-9页
    三、研究现状第9-16页
        (一)国内研究现状第9-14页
        (二)国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四、研究思路、重难点、创新点第16-18页
        (一)研究思路第16-17页
        (二)重难点第17页
        (三)创新点第17-18页
    五、研究方法第18-20页
        (一)文献分析法第18页
        (二)实证研究法第18页
        (三)跨学科综合研究法第18-20页
第一章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与大学生政治认同理论阐释第20-28页
    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本质及表现第20-25页
        (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内涵第20-22页
        (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本质第22-23页
        (三)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表现及危害第23-25页
    二、大学生政治认同相关理论阐释第25-28页
        (一)政治认同的内涵第25页
        (二)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内涵第25-26页
        (三)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理论基础第26-28页
第二章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影响第28-38页
    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政治认同影响调查分析第28-33页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发放第28-29页
        (二)调查问卷结果分析第29-33页
    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政治认同影响的后果第33-38页
        (一)动摇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同第33-34页
        (二)弱化大学生对党的执政地位的认同第34-35页
        (三)消解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第35页
        (四)淡化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认同第35-38页
第三章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政治认同产生消极影响的成因透视第38-46页
    一、社会与校园的环境因素第38-41页
        (一)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第38-39页
        (二)多元文化的碰撞影响第39页
        (三)社会转型产生的问题与冲突第39-40页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与实效性不足第40-41页
    二、大学生的自我因素第41-46页
        (一)认知水平的局限性第41-42页
        (二)群体作用的推动第42-43页
        (三)心理特点的驱动第43-46页
第四章 消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对策第46-56页
    一、批判“过时论”,坚定马克思主义认同第46-49页
        (一)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第46-47页
        (二)科学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第47页
        (三)力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第47-49页
    二、反对否定党的领导,坚定对共产党的认同第49-50页
        (一)深化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本质的批判第49-50页
        (二)加强党的建设第50页
    三、反对丑化民族英雄,坚定中华民族精神认同第50-52页
        (一)树立正确对待历史人物的态度第50-51页
        (二)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第51-52页
    四、反对否定革命历史,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第52-56页
        (一)加强党史国史教育第52-53页
        (二)深化高校历史教学改革第53-54页
        (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第54-56页
结语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附录第62-65页
致谢第65-66页
在校期间所发表的文章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延安时期谢觉哉法制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下一篇:对诺齐克国家理论的批判—现代国家理论的原则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