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司法制度论文

人民调解变迁研究--以权威类型转变为视角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9页
导论第13-43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3-15页
    二、研究的意义第15-17页
    三、文献梳理第17-25页
    四、基本概念的界定第25-27页
    五、研究视角—权威类型转变第27-38页
    六、研究方法第38-39页
    七、研究思路第39-42页
    八、创新点及不足第42-43页
第一章 人民调解的兴起第43-76页
    第一节 人民调解组织化、制度化的雏形第43-51页
        一、人民调解组织化、制度化的背景第43-49页
        二、人民调解组织化、制度化的立法第49-51页
    第二节 人民调解的运作及其取得的效果第51-64页
        一、人民调解的实践样态第51-60页
        二、人民调解的实际作用第60-64页
    第三节 人民调解何以兴起:组织权威形成第64-74页
        一、抗日根据地、解放区政权组织权威树立第66-67页
        二、人民调解组织依附于抗日根据地、解放区政府第67-70页
        三、“大众司法”形成及其推广第70-72页
        四、传统地方精英被清扫、新式地方精英被塑造第72-74页
    小结第74-76页
第二章 人民调解的兴盛第76-108页
    第一节 人民调解组织化、制度化的全面确立与发展第76-82页
        一、建国初期人民调解组织化、制度化全面确立第76-79页
        二、80年代中期人民调解组织化、制度化的发展第79-82页
    第二节 人民调解在实践中繁荣昌盛第82-93页
        一、人民调解的运行状态第82-90页
        二、人民调解的解纷作用第90-93页
    第三节 人民调解何以兴盛:组织权威高涨第93-106页
        一、国家政权组织享有高度权威第94-96页
        二、人民调解组织紧密依附于各级人民政府第96-102页
        三、人民司法全面确立和实施第102-103页
        四、多数人民调解员具有较高的政治地位和思想道德素质第103-106页
    小结第106-108页
第三章 人民调解的衰落第108-140页
    第一节 人民调解组织化、制度化和初步法制化遇到困境第108-118页
        一、人民调解组织体系相对松散第110-114页
        二、人民调解与民事司法衔接日益减少第114-116页
        三、人民调解的法制化难以推进第116-118页
    第二节 人民调解的实际作用出现下降第118-120页
        一、人民调解的解纷能力降低第118-119页
        二、人民调解的维稳作用减弱第119-120页
    第三节 人民调解何以衰落:组织权威弱化、法理型权威尚弱第120-138页
        一、人民调解的组织权威弱化第121-133页
        二、人民调解的法理型权威尚弱第133-138页
    小结第138-140页
第四章 人民调解的“复兴”第140-179页
    第一节 人民调解的新突破第140-151页
        一、人民调解新突破的现实依据第140-144页
        二、人民调解新突破的基本内容第144-151页
    第二节 人民调解在实践中欣欣向荣第151-166页
        一、人民调解的工作创新第152-163页
        二、人民调解的效果提升第163-166页
    第三节 人民调解何以“复兴”:组织权威回升、法理型权威提升第166-178页
        一、人民调解的组织权威回升第167-174页
        二、人民调解的法理型权威提升第174-178页
    小结第178-179页
第五章 人民调解的未来走向第179-202页
    第一节 人民调解的组织权威将会逐步下降第179-188页
        一、人民调解组织权威回升面临法理困境第179-183页
        二、人民调解组织权威下降的具体样态第183-188页
    第二节 人民调解的法理型权威将会进一步提升第188-201页
        一、人民调解法理型权威提升中存在张力第188-195页
        二、人民调解法理型权威进一步提升的表现第195-201页
    小结第201-202页
结语第202-204页
参考文献第204-217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简介第217-218页
后记第218-220页

论文共2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课在历史课堂中的实践与反思--以统编版七年级教学为例
下一篇:台灣山中精靈的腳印--排灣與魯凱族原住民的生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