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基础科学论文--水产生物学论文--水产动物学论文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对斑节对虾性腺发育过程的影响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引言第16-32页
    1.1 斑节对虾性腺发育第16-20页
        1.1.1 雌虾的生殖系统第16-18页
        1.1.2 雄虾的生殖系统第18-20页
    1.2 斑节对虾性腺成熟的调控方法第20-23页
        1.2.1 神经激素调控机制第20-22页
            1.2.1.1 视神经节和眼柄神经分泌激素第20-21页
            1.2.1.2 Y-器官和蜕皮激素第21页
            1.2.1.3 大颚腺和甲基法尼脂第21页
            1.2.1.4 中枢神经系统和性腺刺激激素第21-22页
            1.2.1.5 性腺及自分泌激素第22页
        1.2.2 神经递质调控机制第22-23页
        1.2.3 营养调节机制第23页
    1.3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概述第23-30页
        1.3.1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发现第23-24页
        1.3.2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种类及结构第24-27页
            1.3.2.1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种类第24-27页
            1.3.2.2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结构第27页
        1.3.3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第27-28页
        1.3.4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的作用机制第28-30页
    1.4 基因串联表达技术的应用情况概述第30-31页
        1.4.1 基因串联技术概述第30页
        1.4.2 串联基因表达策略第30-31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第31-32页
第二章 斑节对虾卵巢及神经组织的转录组文库构建第32-49页
    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2-35页
        1.1 实验材料及试剂第32页
        1.2 实验仪器设备第32-33页
        1.3 各组样品Total RNA的提取及质量检测第33-34页
        1.4 转录组文库的建构及测序分析第34-35页
            1.4.1 构建文库过程第34页
            1.4.2 数据测序分析第34-35页
    2.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35-46页
        2.1 转录组测序结果第35-36页
        2.2 转录本拼接结果第36-37页
        2.3 基因功能注释情况第37-41页
        2.4 开放阅读框的获得及预测第41-42页
        2.5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第42-44页
            2.5.1 差异基因维恩图第42-43页
            2.5.2 差异基因表达水平聚类分析第43-44页
        2.6 性腺发育相关基因的筛选第44-46页
    3. 讨论第46-49页
第三章 斑节对虾G蛋白偶联受体基因的鉴定及表达分析第49-65页
    1 实验材料第49-50页
        1.1 实验用动物第49页
        1.2 不同蜕皮各期和发育期的样品收集第49-50页
        1.3 革兰氏阳/阴性菌刺激后样品收集第50页
        1.4 氨氮胁迫后样品收集第50页
    2 实验方法第50-54页
        2.1 PmGPCR基因全长的获得第51页
        2.2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51-52页
        2.3 各样品的cDNA模板制作第52-53页
            2.3.1 各组样品总RNA提取第52页
            2.3.2 各组样品cDNA的合成第52-53页
        2.4 荧光定量PCR检测PmGPCR基因的相关表达第53-54页
    3 实验结果第54-63页
        3.1 PmGPCR基因的序列分析第54-56页
        3.2 PmGPCR基因多重序列比对及进化树分析第56-59页
        3.3 PmGPCR基因在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第59页
        3.4 PmGPCR基因在发育各期过程中的表达情况第59-60页
        3.5 PmGPCR基因在蜕皮各期过程中的表达情况第60-61页
        3.6 PmGPCR基因在受到革兰氏菌刺激后的表达情况第61-62页
        3.7 PmGPCR基因在受到氨氮胁迫后的表达情况第62-63页
    4 讨论第63-65页
第四章 斑节对虾性腺组织/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优化第65-80页
    1 实验材料及方法第65-68页
        1.1 实验动物第65页
        1.2 组织培养材料第65-66页
        1.3 实验方法第66-67页
        1.4 实验样品采集与处理第67页
        1.5 数据分析统计第67-68页
        1.6 数据处理第68页
    2 结果及分析第68-76页
        2.1 受试样品发育分期确定第68-69页
        2.2 不同培养基中的细胞形态观察及切片观察第69-72页
            2.2.1 酶解法样品的细胞形态观察第69-70页
            2.2.2 采用机械分离法处理的细胞形态观察第70-72页
        2.3 不同培养条件下中的细胞活力的变化第72-73页
        2.4 不同培养条件下的MAPK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变化第73-76页
    3 讨论第76-80页
        3.1 不同培养方法下的细胞生长情况第76-77页
        3.2 不同培养基中的细胞生长情况第77-78页
        3.3 细胞活力的变化情况第78页
        3.4 MAPK信号通路的变化情况第78-80页
第五章 GnRH类似物对体外培养性腺组织/细胞的作用响第80-90页
    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80-82页
        1.1 材料第80-81页
        1.2 斑节对虾卵巢组织培养第81页
        1.3 组织切片及直径统计第81页
        1.4 相关基因的荧光定量PCR测定第81-82页
        1.5 数据处理第82页
    2 结果第82-88页
        2.1 不同GnRH类似物对卵母/精细胞直径的影响第82-83页
        2.2 不同GnRH类似物孵育下的卵母/精细胞生长情况第83-86页
        2.3 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第86-88页
    3 讨论第88-90页
第六章 GnRH类似物体内注射对斑节对虾性腺成熟的影响第90-124页
    1 实验仪器与材料第91-92页
        1.1 菌株与载体第91页
        1.2 实验动物第91页
        1.3 主要试剂及器材第91-92页
    2 实验方法第92-105页
        2.1 多拷贝章鱼GnRH序列的设计与获得第92-93页
        2.2 质粒pGEX-2T的验证第93-95页
        2.3 构建8Oct GnRH基因重组表达质粒第95-98页
            2.3.1 获得8Oct GnRH基因片段第95页
            2.3.2 构建8Oct GnRH-p GEX-2T重组质粒第95-96页
            2.3.3 验证8Oct GnRH-p GEX-2T重组质粒的序列第96-97页
            2.3.4 构建8Oct GnRH-p GEX-2T重组质粒的表达菌株第97-98页
        2.4 16Oct GnRH基因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第98页
        2.5 对8Oct GnRH及16Oct GnRH基因重组表达质粒的融合蛋白诱导表达第98-101页
            2.5.1 融合蛋白的初步诱导表达第98-99页
            2.5.2 SDS-PAGE电泳第99-101页
            2.5.3 蛋白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ting)第101页
            2.5.4 融合蛋白的大量诱导表达第101页
        2.6 多拷贝章鱼GnRH类似物融合蛋白的纯化第101-102页
        2.7 测定8拷贝及16拷贝的章鱼GnRH类似物纯化的融合蛋白浓度第102-103页
        2.8 注射实验设计第103-104页
        2.9 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分析第104-105页
            2.9.1 各组样品总RNA提取第104页
            2.9.2 各组样品cDNA的合成第104页
            2.9.3 各基因引物的设计第104-105页
            2.9.4 定量数据分析第105页
    3 实验结果第105-121页
        3.1 8Oct GnRH-p UC57重组质粒酶切验证第105-106页
        3.2 8Oct GnRH-p GEX-2T、16Oct GnRH-p GEX-2T重组质粒的酶切验证第106-107页
            3.2.1 8Oct GnRH-p GEX-2T重组质粒的酶切验证及质粒图谱第106页
            3.2.2 16Oct GnRH-p GEX-2T重组质粒的酶切验证及质粒图谱第106-107页
        3.3 8Oct GnRH-p GEX-2T、16Oct GnRH-p GEX-2T诱导表达及蛋白纯化情况第107-109页
        3.4 测定8拷贝及16拷贝的GnRH类似物纯化的融合蛋白浓度第109-110页
        3.5 性腺指数分析第110-111页
        3.6 血淋巴中的性类固醇激素指数分析第111-114页
        3.7 斑节对虾性腺发育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的分析第114-121页
            3.7.1 Vg基因的表达情况第114-115页
            3.7.2 GnRHR基因的表达情况第115-117页
            3.7.3 CREB基因的表达情况第117-119页
            3.7.4 c-JUN基因的表达情况第119-121页
    4 讨论第121-124页
总结第124-125页
参考文献第125-132页
附录一 实验主要试剂及配置第132-135页
附录二 实验仪器设备及产地第135-136页
附录三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的会议第136-137页
致谢第137页

论文共1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农村居民健康素养量表研制与评价
下一篇:维生素E和裂壶藻对斑节对虾精荚再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