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价值—结构—功能”分析框架下的中国公立大学治理现代化研究

本论文创新点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40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国家治理中的大学治理第13-15页
        一、国家治理:走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第13-14页
        二、大学治理之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性第14-15页
    第二节 文献综述第15-36页
        一、国内外学者对大学治理价值、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述评第15-33页
        二、国外学者对大学治理相关研究现状及评价第33-35页
        三、对文献的总结和评价第35-36页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36-38页
        一、研究目的第36-37页
        二、研究意义第37-38页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38-40页
        一、研究内容第38-39页
        二、研究方法第39-40页
第二章 分析框架:大学治理的价值、结构与功能第40-69页
    第一节 基本概念第40-48页
        一、治理与善治第40-42页
        二、大学治理与大学管理第42-45页
        三、公立大学治理第45-48页
    第二节 基本方法和逻辑框架第48-69页
        一、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与方法第48-51页
        二、大学治理“价值-结构-功能”三者之间的关系第51-53页
        三、大学治理的“价值”辩析第53-60页
        四、大学治理结构的原则与模式第60-63页
        五、大学功能的演变和革新第63-65页
        六、大学治理的“现代化”语境第65-69页
第三章 中国公立大学治理的历史沿革及取得成效第69-85页
    第一节 中国公立大学治理的历史沿革第69-73页
        一、初步探索期(1949年-1977年)第69-71页
        二、调整转型期(1978年—2009年)第71-72页
        三、完善发展期(2010年—至今)第72-73页
    第二节 中国公立大学治理取得的成效第73-85页
        一、中国公立大学治理的价值取向已明确定位第73-76页
        二、中国公立大学的治理结构已初步形成第76-78页
        三、中国公立大学的功能已明确定位第78-85页
第四章 中国公立大学治理存在的不足第85-110页
    第一节 中国大学治理的价值偏离第85-97页
        一、法制不健全与人治的传统延续:法治屈从于人治第85-89页
        二、科层治理体系的封闭性与不平等性第89-92页
        三、市场化纵深推进中的大学治理功利化第92-94页
        四、学术价值的本体性缺失第94-97页
    第二节 中国大学治理的结构失当第97-104页
        一、大学外部治理结构现状第97-101页
        二、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现状第101-104页
    第三节 中国大学治理的功能阻滞第104-110页
        一、功能阻滞的困境第104-107页
        二、功能阻滞的影响因素第107-110页
第五章 价值重塑维度下的中国公立大学治理第110-117页
    第一节 健全法治体系,践行依法治校第110-112页
    第二节 构建开放治理体系,营造平等治理环境第112-114页
    第三节 还原学术价值本位,维护学术自由第114-117页
第六章 结构优化维度下的中国公立大学治理第117-125页
    第一节 外部治理结构的优化第117-120页
        一、加强大学章程建设,建立政府与大学的新型合作关系第117-119页
        二、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大学治理第119页
        三、培育教育中介组织,充当政府与大学之间的调节机制第119-120页
    第二节 内部治理结构优化第120-125页
        一、建立有效的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第121-122页
        二、从科层制管理到参与性治理第122-123页
        三、调整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关系第123-125页
第七章 功能强化维度下的中国公立大学治理第125-137页
    第一节 遵循办学规律和教育规律,提高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第125-127页
        一、加强教学管理,落实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第125-126页
        二、建立交流平台,紧跟科学前沿第126页
        三、遵循教育规律,发扬优良办学风格第126-127页
    第二节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大学科研水平和影响力第127-130页
        一、创新教学模式,积极组织科研第127-128页
        二、推动学科交叉,开放资源共享第128-129页
        三、发挥自身优势,转化生产能力第129页
        四、明确科研立场,尊重科研规律第129-130页
    第三节 理顺政府和大学的关系,提升大学社会服务质量和效益第130-132页
        一、加强宏观调控,建立良性互动第130-131页
        二、正确合理定位,保障可持续性第131页
        三、凸显中国特色,推动社会发展第131-132页
    第四节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先进文化,提升大学文化影响力第132-137页
        一、培育优秀大学文化,践行核心价值观第132-133页
        二、营造文化氛围,体现人文关怀第133-134页
        三、提升国民素质,建立文明风尚第134-135页
        四、加强国际交流,弘扬社会文化第135-137页
总结与展望第137-140页
参考文献第140-148页
附录: 大学治理相关案例分析第148-153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153-154页
致谢第154页

论文共1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智能互联产品内容个性化对用户价值影响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面向网络的地学模型集成与溯源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