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8-20页 |
2.1.1 特种设备 | 第18页 |
2.1.2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 第18-20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2.2.1 “市场失灵”理论 | 第20-21页 |
2.2.2 寻租理论 | 第21-22页 |
2.2.3 事故致因理论 | 第22-23页 |
第3章 淮安市涟水县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现状 | 第23-36页 |
3.1 淮安市涟水县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目前所采取的举措与成效 | 第23-30页 |
3.1.1 所采取的举措 | 第23-24页 |
3.1.2 取得的成效 | 第24-30页 |
3.2 淮安市涟水县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 第30-33页 |
3.2.1 机构整合缺乏条线考核 | 第30-31页 |
3.2.2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标准化工作相关培训有待普及 | 第31页 |
3.2.3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主体责任意识不强 | 第31-32页 |
3.2.4 特种设备应急救援体系不完善 | 第32-33页 |
3.3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3-36页 |
3.3.1 由垂管转为地方管理水土不服 | 第33-34页 |
3.3.2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水平亟待提高 | 第34页 |
3.3.3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与使用单位责任错位 | 第34-35页 |
3.3.4 机构整合后基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能力有限 | 第35-36页 |
第4章 国外与国内其它地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经验借鉴 | 第36-41页 |
4.1 国外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概况 | 第36-37页 |
4.1.1 美国:政府监管与民间机构相互配合及补充 | 第36-37页 |
4.1.2 德国:政府管理、授权非营利组织检验 | 第37页 |
4.1.3 日本:政府主管、分级监管 | 第37页 |
4.2 国内其它地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概况 | 第37-38页 |
4.2.1 北京:强化信息化建设 | 第37-38页 |
4.2.2 上海:推动多元共治化发展 | 第38页 |
4.3 经验借鉴 | 第38-41页 |
4.3.1 民间机构的标准化、统一化 | 第38-39页 |
4.3.2 动态监管平台的推进 | 第39-40页 |
4.3.3 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的进一步统一 | 第40-41页 |
第5章 加强淮安市涟水县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对策 | 第41-50页 |
5.1 借助职能整合寻求新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方式 | 第41-43页 |
5.1.1 争取地方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政策支持 | 第41-42页 |
5.1.2 市场检查一体化监管模式提升特种设备监管和服务效率 | 第42-43页 |
5.1.3 执法办案一体化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提供保障 | 第43页 |
5.2 推进“互联网+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平台 | 第43-45页 |
5.2.1 推动特种设备综合业务监管系统的完善 | 第43-44页 |
5.2.2 建立特种设备动态监管系统 | 第44-45页 |
5.3 加强整合后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队伍的建设 | 第45-47页 |
5.3.1 提升机构整合后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能力 | 第46-47页 |
5.3.2 扩大基层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队伍 | 第47页 |
5.4 打造应急救援平台 | 第47-50页 |
5.4.1 制定完善特种设备应急救援机制 | 第48-49页 |
5.4.2 维护电梯96333应急救援平台建设 | 第49-50页 |
结语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