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山东省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水平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1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页
    1.2 文献研究综述第11-17页
        1.2.1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关系第12-13页
        1.2.2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内涵第13-14页
        1.2.3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模式第14-15页
        1.2.4 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实证第15-17页
        1.2.5 相关研究评述第17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7-21页
        1.3.1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7-19页
        1.3.2 研究方法第19-21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第21-26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21-22页
        2.1.1 汽车制造业第21-22页
        2.1.2 物流业第22页
        2.1.3 两业联动概念第22页
    2.2 两业联动的理论基础第22-25页
        2.2.1 核心竞争力理论第22-23页
        2.2.2 交易费用理论第23-24页
        2.2.3 协同学理论第24页
        2.2.4 物流集成场理论第24-25页
    2.3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山东省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第26-35页
    3.1 山东省汽车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第26-29页
        3.1.1 山东省汽车制造业发展概况第26-27页
        3.1.2 山东省汽车制造业发展优势分析第27-28页
        3.1.3 山东省汽车制造业发展劣势分析第28-29页
    3.2 山东省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第29-32页
        3.2.1 山东省物流业发展概况第29-30页
        3.2.2 山东省物流业发展优势分析第30-32页
        3.2.3 山东省物流业发展劣势分析第32页
    3.3 山东省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分析第32-34页
        3.3.1 两业之间供求关系第32-33页
        3.3.2 汽车制造业促进物流业发展第33页
        3.3.3 物流业保障汽车制造业发展第33-34页
    3.4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四章 山东省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水平分析第35-58页
    4.1 研究方法的选择第35-36页
    4.2 DEA-GRA双层模型构建第36-41页
        4.2.1 数据包络法第36-39页
        4.2.2 灰色关联法第39-40页
        4.2.3 DEA-GRA双层模型构建第40-41页
    4.3 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产业内部效率分析第41-53页
        4.3.1 指标选取原则第41-42页
        4.3.2 数据来源第42页
        4.3.3 汽车制造业产业内部效率分析第42-48页
        4.3.4 物流业产业内部效率分析第48-53页
    4.4 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分析第53-55页
    4.5 本章小结第55-58页
第五章 山东省汽车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建议第58-62页
    5.1 政府层面第58-59页
    5.2 汽车制造业层面第59-60页
    5.3 物流业层面第60-61页
    5.4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结论与展望第62-65页
    1.研究结论第62-64页
    2.研究展望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1-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央政府扶持光伏发电行业发展对策研究
下一篇:淮安市涟水县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