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法性视阈下孙中山宪政思想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课题来源 | 第9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1.3.1 比较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2 政治文化分析法 | 第14页 |
1.3.3 文献分析法 | 第14-15页 |
第2章 政治发展与政治合法性 | 第15-23页 |
2.1 引言 | 第15页 |
2.2 政治发展 | 第15-17页 |
2.2.1 政治发展的涵义 | 第15-16页 |
2.2.2 政治发展动力因素 | 第16-17页 |
2.2.3 政治发展影响 | 第17页 |
2.3 政治合法性 | 第17-21页 |
2.3.1 政治合法性的内涵及渊源 | 第17-19页 |
2.3.2 政治合法性的构成要素 | 第19-21页 |
2.4 政治发展与合法性 | 第2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第3章 孙中山宪政思想产生的背景考察 | 第23-27页 |
3.1 引言 | 第23页 |
3.2 孙中山宪政思想产生背景 | 第23-25页 |
3.2.1 孙中山宪政思想产生的国际环境 | 第23-24页 |
3.2.2 孙中山宪政思想产生的国内社会环境 | 第24页 |
3.2.3 孙中山宪政思想产生的国内思想环境 | 第24-2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4章 孙中山宪政思想的合法性分析 | 第27-40页 |
4.1 引言 | 第27页 |
4.2 孙中山宪政思想的合法性的价值层面 | 第27-30页 |
4.2.1 主权在民 | 第28-29页 |
4.2.2 政治平等 | 第29-30页 |
4.3 孙中山宪政思想合法性的制度层面 | 第30-39页 |
4.3.1 民主立宪制度 | 第31-36页 |
4.3.2 民主立宪制度的实现程序 | 第36-3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5章 孙中山宪政思想的缺陷 | 第40-43页 |
5.1 引言 | 第40页 |
5.2 孙中山宪政思想的内部缺陷 | 第40-41页 |
5.3 孙中山宪政思想面临的文化冲突 | 第41-4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结论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作者简介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