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化学电源、电池、燃料电池论文--燃料电池论文--金属-空气电池论文

固体氧化物可逆电池LSTF燃料电极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7-36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7页
    1.2 燃料电池第17-18页
    1.3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第18-24页
        1.3.1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优点第18页
        1.3.2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工作原理第18-19页
        1.3.3 SOFC组件材料第19-21页
        1.3.4 SOFC阳极反应过程第21页
        1.3.5 SOFC阴极反应过程第21-22页
        1.3.6 SOFC的极化损失第22-24页
    1.4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材料的研究进展第24-28页
        1.4.1 金属陶瓷阳极第24-25页
        1.4.2 混合电子-离子导体阳极第25-26页
        1.4.3 SrTiO_3基阳极的导电机制及研究进展第26-28页
        1.4.4 SrTiO_3基阳极复合催化剂的改性研究第28页
    1.5 固体氧化物电解池第28-32页
        1.5.1 固体氧化物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第29-30页
        1.5.2 SOEC高温电解CO_2的研究进展第30-31页
        1.5.3 SOEC组件材料第31-32页
        1.5.4 SOEC的极化损失及性能衰减第32页
    1.6 固体氧化物可逆电池第32-34页
        1.6.1 RSOC的运行模式及优势第32-34页
        1.6.2 RSOC的商业化发展要求第34页
    1.7 本课题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第34-36页
第2章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第36-45页
    2.1 实验仪器与材料第36-38页
    2.2 实验方法第38-42页
        2.2.1 流延法制备ScSZ半电池基体第38-39页
        2.2.2 半电池素坯的烧结第39-40页
        2.2.3 丝网印刷法制备氧电极第40-41页
        2.2.4 溶液浸渍法制备燃料电极第41-42页
        2.2.5 固体氧化物可逆电池的集流与封装第42页
    2.3 性能表征第42-45页
        2.3.1 X射线衍射分析第42页
        2.3.2 微观形貌分析第42-43页
        2.3.3 能谱(EDS)分析第43页
        2.3.4 电导率分析第43-44页
        2.3.5 电池放电性能表征第44页
        2.3.6 电化学阻抗谱表征第44-45页
第3章 LSTF0.7作为SOFC阳极性能的研究第45-67页
    3.1 引言第45-46页
    3.2 材料的物理性能表征第46-51页
        3.2.1 不同La掺杂量的SrTiO_3在H_2中电导率分析第46-47页
        3.2.2 LSTF(0.1~0.9)在H_2中电导率分析第47-48页
        3.2.3 LSTF物相分析第48-49页
        3.2.4 LSTF0.7不同气氛中物相分析第49-50页
        3.2.5 LSTF0.7-ScSZ阳极的SEM与EDS分析第50-51页
    3.3 LSTF0.7-ScSZ阳极的电化学性能第51-56页
        3.3.1 放电阻抗性能第51-53页
        3.3.2 LSTF0.7-ScSZ与LSM-ScSZ电极对全电池阻抗的贡献第53-55页
        3.3.3 LSTF0.7-ScSZ阳极的反应活化能第55-56页
    3.4 LSTF0.7-CeO_2复合阳极的电化学性能第56-61页
        3.4.1 LSTF0.7-CeO_2复合阳极在H_2中电导率分析第56页
        3.4.2 放电阻抗性能第56-58页
        3.4.3 LSTF0.7-CeO_2与LSM-ScSZ电极对全电池阻抗的贡献第58-59页
        3.4.4 LSTF0.7-CeO_2阳极的反应活化能第59-60页
        3.4.5 LSTF0.7与LSTF0.7-CeO_2阳极长期稳定性对比第60-61页
    3.5 Ni-LSTF0.7-CeO_2复合阳极的微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第61-66页
        3.5.1 Ni-LSTF0.7-CeO_2复合阳极的微结构第61-62页
        3.5.2 放电阻抗性能第62-65页
        3.5.3 Ni-CeO_2-LSTF0.7复合阳极的反应活化能第65-66页
    3.6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4章 LSTF0.7-CeO_2作为SOEC阴极的性能研究第67-79页
    4.1 引言第67-68页
    4.2 LSTF0.7-CeO_2物相分析第68-70页
    4.3 SOEC的电化学性能第70-74页
        4.3.1 SOEC的I-V曲线第70-71页
        4.3.2 SOEC的交流阻抗谱第71-74页
    4.4 SOEC的稳定性第74-77页
    4.5 本章小结第77-79页
第5章 LSTF0.7-CeO_2作为RSOC燃料电极的性能研究第79-89页
    5.1 引言第79页
    5.2 RSOC的电化学性能第79-86页
        5.2.1 RSOC的I-V、I-P曲线第79-81页
        5.2.2 RSOC的交流阻抗谱第81-86页
    5.3 RSOC的循环稳定性第86-87页
    5.4 本章小结第87-89页
第6章 LSTF0.7-CeO_2|ScSZ|LSTF0.7-CeO_2对称可逆电池的性能及其稳定性研究第89-107页
    6.1 引言第89-90页
    6.2 测试条件第90-91页
    6.3 对称RSOC的电化学性能第91-98页
        6.3.1 对称RSOC的I-V、I-P曲线第91-92页
        6.3.2 对称RSOC的交流阻抗谱第92-95页
        6.3.3 对称RSOC的循环和恒压稳定性第95-98页
    6.4 单室对称电池电解CO_2的电化学性能第98-106页
        6.4.1 单室对称电池电解CO_2的I-V曲线第98-99页
        6.4.2 单室对称电池电解CO_2的稳定性第99-106页
    6.5 本章小结第106-107页
结论第107-109页
创新点与展望第109-110页
参考文献第110-124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24-126页
致谢第126-127页
个人简历第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半圆形叶片垂直轴风力机的三维CFD数值模拟
下一篇:粉棒束孢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其响应海拔高度变化的组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