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垂直切换的异构网络负载均衡算法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3-16页 |
第2章 异构无线网络及负载均衡技术 | 第16-32页 |
2.1 异构无线网络概述 | 第16-18页 |
2.1.1 异构无线网络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2.1.2 异构无线网络融合的特征 | 第17-18页 |
2.2 异构无线网络的联合无线资源管理 | 第18-23页 |
2.2.1 联合无线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2.2.2 负载均衡的控制模式 | 第19-20页 |
2.2.3 负载均衡的关键技术 | 第20-23页 |
2.3 负载均衡算法 | 第23-31页 |
2.3.1 同构网络的负载均衡算法 | 第23页 |
2.3.2 基于终端状态的垂直切换算法 | 第23-27页 |
2.3.3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垂直切换算法 | 第27-30页 |
2.3.4 负载均衡算法的改进依据 | 第30-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基于逗留时间的垂直切换算法 | 第32-50页 |
3.1 概述 | 第32-33页 |
3.2 基于最大带宽的负载均衡算法 | 第33页 |
3.3 基于逗留时间的垂直切换算法 | 第33-48页 |
3.3.1 系统模型 | 第34-35页 |
3.3.2 基于呼叫阻塞率的优化函数 | 第35-40页 |
3.3.3 垂直切换过程 | 第40-44页 |
3.3.4 垂直切换算法流程 | 第44-45页 |
3.3.5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45-4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4章 基于综合效用的垂直切换算法 | 第50-68页 |
4.1 概述 | 第50-51页 |
4.2 基于效用的负载均衡算法 | 第51-53页 |
4.3 基于综合效用的垂直切换算法 | 第53-66页 |
4.3.1 系统模型 | 第53-54页 |
4.3.2 综合效用函数 | 第54-57页 |
4.3.3 垂直切换过程 | 第57-59页 |
4.3.4 垂直切换算法流程 | 第59-60页 |
4.3.5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60-6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5章 结论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致谢 | 第76-78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