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光催化—膜分离耦合工艺对有机污水的净化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1-21页
    1.1 引言第11页
    1.2 光催化技术第11-14页
        1.2.1 光催化机理第11-12页
        1.2.2 TiO_2负载材料第12-13页
        1.2.3 TiO_2的负载方法第13-14页
    1.3 膜分离技术第14-18页
        1.3.1 膜组件第14页
        1.3.2 膜过程第14-15页
        1.3.3 膜操作方式第15页
        1.3.4 膜污染第15-18页
        1.3.5 膜污染的控制第18页
        1.3.6 膜清洗第18页
    1.4 光催化-膜分离耦合技术第18-19页
    1.5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9页
    1.6 论文研究内容第19-21页
2 负载型TiO_2光催化剂的制备和表征第21-26页
    2.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21页
        2.1.1 实验仪器第21页
        2.1.2 实验试剂第21页
    2.2 负载型光催化剂的制备第21-22页
        2.2.1 玻璃纤维的预处理第22页
        2.2.2 二氧化钛溶胶的制备第22页
        2.2.3 负载型TiO_2光催化填料的制备第22页
    2.3 表征方法第22-23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23-25页
        2.4.1 纯TiO_2颗粒和负载型TiO_2的XRD图第23-24页
        2.4.2 负载型TiO_2不同镀膜层数下的XRD图第24页
        2.4.3 负载型TiO_2不同煅烧温度下的XRD图第24-25页
    2.5 本章小结第25-26页
3 玻璃纤维光催化填料对苯酚的降解研究第26-36页
    3.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26页
        3.1.1 实验仪器第26页
        3.1.2 实验试剂第26页
    3.2 实验装置第26-27页
    3.3 实验方法第27-28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28-35页
        3.4.1 光催化填料对苯酚的吸附第28-29页
        3.4.2 溶液初始pH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第29-30页
        3.4.3 溶液初始浓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第30-31页
        3.4.4 UVLED消耗功率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第31-32页
        3.4.5 曝气强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第32-33页
        3.4.6 光催化降解动力学分析第33-34页
        3.4.7 工程经济分析第34-35页
    3.5 本章小结第35-36页
4 光催化-膜分离耦合工艺对模拟染料废水的处理效果第36-48页
    4.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36-37页
        4.1.1 实验仪器第36页
        4.1.2 实验试剂第36-37页
    4.2 实验装置第37-39页
    4.3 实验方法第39-40页
    4.4 膜组件参数及其性能第40-42页
        4.4.1 膜组件的制备及其相关参数第40-41页
        4.4.2 膜清水通量和压力的关系第41-42页
    4.5 结果与讨论第42-46页
        4.5.1 紫外光解实验第42页
        4.5.2 暗吸附实验第42-43页
        4.5.3 溶液初始pH对脱色率的影响第43-44页
        4.5.4 溶液初始浓度对脱色率的影响第44-45页
        4.5.5 灯板数目对脱色率的影响第45-46页
    4.6 本章小结第46-48页
5 光催化-膜分离耦合工艺对洗浴废水的处理效果研究第48-55页
    5.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48-49页
        5.1.1 实验仪器第48页
        5.1.2 实验试剂第48-49页
    5.2 实验方法第49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49-54页
        5.3.1 不同处理方法对洗浴废水COD的去除第49-50页
        5.3.2 预反应时间对COD去除的影响第50-51页
        5.3.3 长期运行实验第51-54页
    5.4 本章小结第54-55页
6 光催化-膜分离耦合工艺中膜污染的控制第55-66页
    6.1 膜污染实验第55页
    6.2 结果与分析第55-64页
        6.2.1 不同处理技术下的膜污染对比第55-56页
        6.2.2 不同操作压力下的膜污染情况第56-58页
        6.2.3 不同预反应时间下的膜污染第58-59页
        6.2.4 不同曝气强度下的膜污染第59-60页
        6.2.5 长期运行下的膜污染第60-61页
        6.2.6 间歇停吸时间对膜污染的影响第61-62页
        6.2.7 反冲洗周期对膜污染的影响第62-63页
        6.2.8 反冲洗时间对膜污染的影响第63-64页
    6.3 本章小结第64-66页
结论第66-68页
建议第68-69页
致谢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6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Fe2+协同生物除磷过程中细胞内外磷的代谢及微生物学机制
下一篇:响应曲面法优化修饰型纳米零价铁去除地下水中的2,4-二氯苯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