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商品流通论文--电子贸易、网上贸易论文

民商法视域下P2P网贷担保问题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绪论第11-14页
    1.1 课题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意义第12页
        1.2.1 理论意义第12页
        1.2.2 实践意义第12页
    1.3 文献综述第12-13页
    1.4 研究方法第13-14页
2 案例及相关担保问题的提出第14-15页
    2.1 案例简述第14页
    2.2 由案例引出的担保问题第14-15页
3 我国P2P网络借贷的担保现状第15-20页
    3.1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主要担保模式第15-18页
        3.1.1 纯中介无担保模式第15页
        3.1.2 平台自担保模式第15-16页
        3.1.3 第三方担保模式第16-17页
        3.1.4 借款人或第三人提供物权担保模式第17页
        3.1.5 借款人提供保证金质押担保的反担保模式第17-18页
    3.2 P2P网络借贷担保方面的法律现状第18-20页
4 我国P2P网络借贷中担保问题分析第20-27页
    4.1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法律定位不清晰第20页
    4.2 P2P网络借贷法律制度及我国信用制度的缺失第20-22页
        4.2.1 担保法律规范存在缺失第20-21页
        4.2.2 我国信用信息制度不健全第21-22页
    4.3 P2P网络借贷平台自担保模式泛滥第22-23页
        4.3.1 风险准备金不透明且不规范第22页
        4.3.2 强制性债权转让合同性质认定模糊第22-23页
    4.4 P2P网络借贷第三方担保模式不规范第23-24页
        4.4.1 关联性担保公司使担保形同虚设第23页
        4.4.2 第三方担保机构的担保资质审查不严第23-24页
        4.4.3 可替代性担保机构种类不足第24页
    4.5 P2P网络借贷担保行为存在政府监管的缺位第24-27页
5 我国P2P网络借贷中担保问题的法律规制第27-34页
    5.1 明晰P2P网络借贷平台的法律定位第27页
    5.2 加快法律制度及信用制度的建设第27-28页
        5.2.1 完善相关担保法律规范第27-28页
        5.2.2 构建完善的信用信息制度第28页
    5.3 逐步取缔P2P网络借贷平台自担保模式第28-30页
        5.3.1 逐步取缔风险准备金担保模式第28-30页
        5.3.2 逐步取缔强制性债权转让担保模式第30页
    5.4 加强对P2P网络借贷第三方担保模式的管制第30-31页
        5.4.1 禁止关联性担保公司的担保第30-31页
        5.4.2 严格对第三方担保机构担保资质的审查第31页
    5.5 创新可替代性担保机构模式第31-33页
        5.5.1 引入保险公司的担保模式第31-32页
        5.5.2 建立国家政策性担保机构第32-33页
    5.6 明确政府对担保行为的监督职责第33-34页
结论第34-35页
参考文献第35-38页
附录第38-3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39-40页
致谢第40页

论文共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机构与个人投资者交易行为研究--基于反馈策略视角
下一篇:工商银行S支行小企业贷款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