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缩略词表 | 第9-12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第一部分 材料和方法 | 第14-21页 |
1 模型建立及处理 | 第14-16页 |
1.1 动物来源及喂养 | 第14页 |
1.2 造模方法 | 第14页 |
1.3 模型分组 | 第14-15页 |
1.4 溶液及配制 | 第15-16页 |
2 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 | 第16-17页 |
2.1 主要试剂 | 第16页 |
2.2 主要仪器 | 第16-17页 |
3 实验步骤 | 第17-21页 |
3.1 模型处理 | 第17页 |
3.2 标本采集及去蛋白法检测 | 第17-18页 |
3.3 标本采集及尼氏染色 | 第18-19页 |
3.4 统计学方法 | 第19-21页 |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 第21-25页 |
1 热性惊厥大鼠模型 | 第21页 |
2 羚羊角-钩藤药对对热性惊厥大鼠血清中H2S含量影响 | 第21-22页 |
3 羚羊角-钩藤药对对热性惊厥大鼠海马尼氏体数目的影响 | 第22-23页 |
4 羚羊角-钩藤药对对热性惊厥大鼠海马区光密度的影响 | 第23页 |
5 羚羊角-钩藤药对对热性惊厥大鼠海马神经元、尼氏体形态影响 | 第23-25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25-30页 |
1 热性惊厥与中医 | 第25-28页 |
1.1 病因病机 | 第25-26页 |
1.2 辨证论治 | 第26-27页 |
1.3 热性惊厥与羚羊角-钩藤药对 | 第27-28页 |
2 现代医学对热性惊厥的认识 | 第28-30页 |
2.1 热性惊厥病理生理 | 第28页 |
2.2 热性惊厥的治疗 | 第28页 |
2.3 热性惊厥与H2S关系 | 第28-29页 |
2.4 热性惊厥与海马关系 | 第29-30页 |
第四部分 结语 | 第30-31页 |
1 结论 | 第30页 |
2 存在的不足和展望 | 第30-31页 |
致谢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6页 |
附录 文献综述 | 第36-50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