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M/PP共混体系结构与性能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2页 |
·课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淀粉基塑料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全淀粉型塑料 | 第11页 |
·淀粉/合成高分子共混型塑料 | 第11-13页 |
·淀粉/天然高分子产物共混 | 第13页 |
·淀粉基塑料理论基础 | 第13-20页 |
·淀粉的塑化机理与预处理 | 第14-18页 |
·物理改性 | 第14-15页 |
·化学改性 | 第15-18页 |
·断裂行为的影响因素 | 第18页 |
·共混增容技术与界面相容性 | 第18-20页 |
·非反应性共聚物相容剂 | 第19页 |
·原位聚合相容剂 | 第19-20页 |
·低分子量化合物增容剂 | 第20页 |
·相分散与相归并机理 | 第20-21页 |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 第21页 |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22-28页 |
·实验原料和实验设备 | 第22-23页 |
·实验步骤 | 第23-25页 |
·共混体系结构形态与性能表征手段 | 第25-28页 |
·静态力学性能测定 | 第25页 |
·共混材料微观形貌的测定 | 第25-26页 |
·相差显微镜 | 第25-26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26页 |
·界面相互作用力表征 | 第26-27页 |
·共混材料的热性能测定 | 第27页 |
·共混材料的流变性能测定 | 第27页 |
·动态热力学性能测试 | 第27-28页 |
第3章 PSM/PP 共混体系结构与性能 | 第28-77页 |
·共混物微观形态与力学性能的关系 | 第29-60页 |
·界面相互作用力 | 第29-30页 |
·分散相粒径的测定原理 | 第30-31页 |
·相形态图像结构处理方法 | 第31-36页 |
·分散相图像的处理方法 | 第31-32页 |
·界面层厚度图像的处理方法 | 第32-36页 |
·加工温度对相态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36-44页 |
·SEM 图样及结构参数 | 第36-39页 |
·相差显微图样及界面层 | 第39-43页 |
·力学性能 | 第43-44页 |
·共混比例对相态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4-53页 |
·SEM 图样及结构参数 | 第44-47页 |
·相差显微图样及界面层 | 第47-50页 |
·力学性能 | 第50-51页 |
·热性能 | 第51-53页 |
·剪切速率对相态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3-60页 |
·SEM 图样及结构参数 | 第53-57页 |
·相差显微图样及界面层 | 第57-59页 |
·力学性能 | 第59-60页 |
·共混体系动态力学性能研究 | 第60-66页 |
·动态力学性能 | 第60-64页 |
·Kerner 模型模拟动态力学性能 | 第64-66页 |
·共混物流变性能 | 第66-77页 |
·温度对 PSM/PP 流变性能的影响 | 第67页 |
·PP 含量对流变性能的影响 | 第67-68页 |
·PP 支链结构对流变性能的影响 | 第68-69页 |
·PSM/PP 粘弹性行为 | 第69-77页 |
·入口压力降与 Bagley 修正 | 第69-70页 |
·非牛顿指数 | 第70页 |
·粘流活化能 | 第70-71页 |
·Barus 效应 | 第71-74页 |
·第一法向应力差预测 | 第74-77页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本论文的主要结论 | 第77-78页 |
·对未来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