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刑事强制医疗执行检察制度的完善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一、刑事强制医疗执行检察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3-17页 |
(一) 刑事强制医疗执行检察制度的内涵 | 第13-14页 |
(二) 刑事强制医疗执行检察监督制度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1. 权力互相制约理论 | 第14-15页 |
2. 人权保障理论 | 第15-16页 |
3. 刑事执行检察理论 | 第16-17页 |
二、域外刑事强制医疗执行制度考察 | 第17-22页 |
(一) 美国刑事强制医疗执行现状和主要特点 | 第17-18页 |
1. 执行现状 | 第17-18页 |
2. 主要特点 | 第18页 |
(二) 日本刑事强制医疗执行现状和主要特点 | 第18-20页 |
1. 执行现状 | 第18-19页 |
2. 主要特点 | 第19-20页 |
(三) 域外刑事强制医疗执行的启示 | 第20-22页 |
1. 明确刑事强制医疗执行主体 | 第20页 |
2. 探索二元化执行模式 | 第20-21页 |
3. 构建重返社会保障机制 | 第21-22页 |
三、我国刑事强制医疗执行检察监督存在的问题 | 第22-28页 |
(一) 临时约束性保护措施虚置 | 第22-23页 |
(二) 监督主体规定不详 | 第23-24页 |
(三) 监督对象司法属性不明 | 第24-25页 |
(四) 解除程序设计不合理 | 第25-27页 |
(五) 监督模式方法单一 | 第27-28页 |
四、刑事强制医疗执行检察制度的完善途径 | 第28-40页 |
(一) 确立刑事强制医疗执行检察监督的原则 | 第28-29页 |
1. 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 | 第28页 |
2. 罪刑法定原则 | 第28-29页 |
3. 程序性监督为主、实质性监督为辅原则 | 第29页 |
(二) 明确刑事强制医疗执行检察监督的主体及对象 | 第29-31页 |
1. 强制医疗执行检察监督的主体 | 第29-30页 |
2. 强制医疗执行检察监督的对象 | 第30-31页 |
(三) 完善刑事强制医疗执行检察监督的内容 | 第31-35页 |
1. 临时约束措施执行监督 | 第31页 |
2. 交付执行和收治活动监督 | 第31-33页 |
3. 刑事强制医疗经费使用情况监督 | 第33页 |
4. 强制医疗治疗和监管活动监督 | 第33-34页 |
5. 解除强制医疗活动监督 | 第34-35页 |
(四) 优化刑事强制医疗执行检察监督的模式与方法 | 第35-37页 |
1. 确立派驻检察与巡回检察相结合监督模式 | 第35-36页 |
2. 实行强制医疗执行全过程同步监督方法 | 第36-37页 |
(五) 强化刑事强制医疗执行检察监督的效力 | 第37-40页 |
1. 规范纠正违法行为 | 第38页 |
2. 合理提出检察建议 | 第38页 |
3. 严格落实责任追究 | 第38-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