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1 前言 | 第18-28页 |
1.1 昆虫神经肽概述 | 第18-20页 |
1.1.1 昆虫神经肽的种类及结构特征 | 第18-19页 |
1.1.2 昆虫神经肽PBAN的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1.2 昆虫神经肽受体概述 | 第20-22页 |
1.2.1 受体种类及特征 | 第20页 |
1.2.2 G蛋白偶联受体 | 第20-21页 |
1.2.3 昆虫神经肽PBAN受体的鉴定 | 第21-22页 |
1.3 昆虫神经肽作用的信号通路 | 第22-26页 |
1.3.1 G蛋白偶联受体所倡导的细胞信号通路 | 第22-24页 |
1.3.2 昆虫神经肽PBAN作用的信号通路 | 第24页 |
1.3.3 与性信息素合成相关基因的研究概况 | 第24-26页 |
1.4 本课题研究意义 | 第26-28页 |
1.4.1 本课题研究意义 | 第26页 |
1.4.2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8-51页 |
2.1 昆虫材料 | 第28页 |
2.2 主要的试剂 | 第28页 |
2.3 主要的仪器设备 | 第28-29页 |
2.4 柞蚕PBAN受体全长基因的克隆 | 第29-39页 |
2.4.1 RNA抽提 | 第29-30页 |
2.4.2 RNA浓度和纯度检测 | 第30页 |
2.4.3 反转录成cDNA第一条链 | 第30页 |
2.4.4 设计中间片段引物 | 第30-31页 |
2.4.5 扩增柞蚕PBANR中间片段 | 第31-32页 |
2.4.6 PCR产物的回收 | 第32-33页 |
2.4.7 连接反应 | 第33-34页 |
2.4.8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34-35页 |
2.4.9 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35页 |
2.4.10 阳性克隆的鉴定 | 第35-36页 |
2.4.11 柞蚕PBAN受体基因的序列测定 | 第36页 |
2.4.12 设计RACE引物 | 第36页 |
2.4.13 合成 5, RACE 和 3, RACE Ready cDNA 模板 | 第36-37页 |
2.4.14 柞蚕PBANR 5'RACE和3'RACE扩增 | 第37-38页 |
2.4.15 序列拼接及ORF扩增 | 第38-39页 |
2.5 柞蚕PBAN受体全长序列分析 | 第39页 |
2.6 构建柞蚕PBAN受体系统进化树 | 第39页 |
2.7 柞蚕PBAN受体多序列比对 | 第39页 |
2.8 柞蚕PBAN受体鉴定 | 第39-45页 |
2.8.1 PBANR-PCDNA5载体构建 | 第39-42页 |
2.8.2 PBAN及其他肽的合成 | 第42-43页 |
2.8.3 PBAN-PBANR结合活性鉴定 | 第43-45页 |
2.8.4 柞蚕PBANR与FXPRL肽及模拟肽的结合 | 第45页 |
2.9 柞蚕蛹转录组分析 | 第45页 |
2.10 柞蚕PBAN受体及与性信息素合成相关基因进行定量表达 | 第45-51页 |
2.10.1 RNA抽提 | 第45页 |
2.10.2 去除基因组DNA | 第45-46页 |
2.10.3 RNA浓度的测定 | 第46-47页 |
2.10.4 反转录成cDNA第一条链 | 第47页 |
2.10.5 引物设计并且鉴定引物质量 | 第47-49页 |
2.10.6 荧光定量PCR | 第49-50页 |
2.10.7 荧光定量PCR的数据处理 | 第50-5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1-88页 |
3.1 RNA抽提 | 第51页 |
3.2 柞蚕PBAN受体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第51-52页 |
3.2.1 柞蚕PBAN受体中间片段的获得 | 第51-52页 |
3.2.2 柞蚕PBAN受体3'RACE和5'RACE扩增 | 第52页 |
3.2.3 扩增柞蚕PBANR-ORF | 第52页 |
3.3 PBANR-ORF序列分析 | 第52-55页 |
3.4 基于PBANR序列的系统进化树 | 第55-56页 |
3.5 柞蚕PBANR多序列比对 | 第56-57页 |
3.6 柞蚕PBANR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57页 |
3.7 柞蚕PBANR的鉴定及模拟肽结合活性 | 第57-60页 |
3.7.1 柞蚕PBAN受体鉴定 | 第57-58页 |
3.7.2 柞蚕FXPRL家族神经肽与PBAN受体的结合活性 | 第58-59页 |
3.7.3 不同突变的模拟肽与PBAN受体的结合活性 | 第59-60页 |
3.8 柞蚕蛹转录组结果及性信息素合成相关基因分析 | 第60-65页 |
3.8.1 柞蚕蛹转录组数据分析 | 第60-63页 |
3.8.2 柞中信息素合成通路中相关基因分析 | 第63-65页 |
3.9 柞蚕PBAN及相关基因的表达 | 第65-68页 |
3.9.1 柞蚕PBAN基因的组织分布及在性腺中的发育表达 | 第65-66页 |
3.9.2 柞蚕PBANR组织分布及在性腺中的发育表达 | 第66-67页 |
3.9.3 柞蚕DHR基因的组织分布及在性腺中的发育表达 | 第67-68页 |
3.10 柞蚕性信息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 | 第68-88页 |
3.10.1 柞蚕乙酰辅酶A羧化酶基因的表达 | 第68-69页 |
3.10.2 柞蚕脂肪酸合成酶基因的表达 | 第69-71页 |
3.10.3 柞蚕超长链脂肪酸基因的表达 | 第71-72页 |
3.10.4 柞蚕脱饱和酶基因的表达 | 第72-73页 |
3.10.5 柞蚕醇脱氢酶基因的表达 | 第73-75页 |
3.10.6 柞蚕乙酰基转移酶基因的表达 | 第75-76页 |
3.10.7 柞蚕酯酶基因的表达 | 第76-77页 |
3.10.8 柞蚕脂肪酶基因的表达 | 第77-78页 |
3.10.9 柞蚕醛氧化酶基因的表达 | 第78-80页 |
3.10.10 柞蚕醛脱氢酶基因的表达 | 第80-81页 |
3.10.11 柞蚕乙酰辅酶A氧化酶基因的表达 | 第81-82页 |
3.10.12 柞蚕乙酰辅酶A脱氢酶基因的表达 | 第82-83页 |
3.10.13 柞蚕烯酰辅酶A水合酶基因的表达 | 第83-84页 |
3.10.14 柞蚕3-羟基辅酶A脱氢酶基因的表达 | 第84-86页 |
3.10.15 柞蚕酰基辅酶A结合蛋白基因的表达 | 第86-88页 |
4 结论与展望 | 第88-90页 |
4.1 结论 | 第88-89页 |
4.1.1 柞蚕PBAN受体基因全长的克隆 | 第88页 |
4.1.2 柞蚕PBAN受体及其模拟肽的鉴定 | 第88页 |
4.1.3 柞蚕PBAN受体、PBAN及DHR的表达 | 第88页 |
4.1.4 性信息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 | 第88-89页 |
4.2 展望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