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导言 | 第8-14页 |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二、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三、本文研究思路 | 第12-14页 |
第一章 冯契真善美辩证统一思想的形成和地位 | 第14-25页 |
第一节 冯契真善美辩证统一思想的东西方思想渊源 | 第14-18页 |
一、金岳霖哲学思想与冯契真善美辩证统一命题的提出 | 第14-15页 |
二、中国哲学对冯契真善美辩证统一思想的影响 | 第15-16页 |
三、西方哲学对冯契真善美辩证统一思想的影响 | 第16-18页 |
第二节 辩证唯物主义与真善美统一思想的奠定 | 第18-21页 |
一、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的哲学创新之路 | 第18-19页 |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精神与真善美统一思想的形成 | 第19-21页 |
第三节 真善美辩证统一思想在冯契哲学体系中的特殊地位 | 第21-25页 |
一、真善美辩证统一与“转识成智”的认识宗旨 | 第21-22页 |
二、真善美辩证统一与“化理论为方法” | 第22-23页 |
三、真善美辩证统一与“化理论为德性” | 第23-25页 |
第二章 真善美辩证统一的内在逻辑 | 第25-41页 |
第一节 冯契真、善、美概念的辩证特性 | 第25-30页 |
一、真理性符合人的利益 | 第25-27页 |
二、功利与道德的统一:合理的利益就是善 | 第27-29页 |
三、符合人们利益的实践才是美 | 第29-30页 |
第二节 冯契真、善、美概念的实践特征 | 第30-37页 |
一、真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 第30-34页 |
二、善与道德理想的关系 | 第34-36页 |
三、美与艺术理想的关系 | 第36-37页 |
第三节 辩证法、实践论与真善美辩证统一 | 第37-41页 |
一、唯物辩证法是真善美辩证统一的逻辑根据 | 第37-38页 |
二、实践是真善美辩证统一的可能性基础 | 第38-41页 |
第三章 冯契真善美辩证统一思想的理论贡献和时代意义 | 第41-49页 |
第一节 冯契真善美辩证统一思想与广义认识论 | 第41-44页 |
一、真善美辩证统一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开拓 | 第41-43页 |
二、真善美辩证统一与认识论、价值论、方法论的融合 | 第43-44页 |
第二节 冯契真善美辩证统一思想对当代中国发展的意义 | 第44-49页 |
一、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典型意义 | 第44-46页 |
二、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历史使命的启示 | 第46-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