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2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9-10页 |
1.3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0-12页 |
第2章 变电站的智能化改造技术 | 第12-23页 |
2.1 智能化变电站和常规变电站的区别 | 第12-14页 |
2.1.1 常规变电站的特点 | 第12-13页 |
2.1.2 智能变电站的构架和特点 | 第13-14页 |
2.2 传统变电站和智能变电站之间的优缺点 | 第14-16页 |
2.3 智能变电站的信息一体化 | 第16-19页 |
2.3.1 一体化平台的作用 | 第16-17页 |
2.3.2 智能变电站信息一体化平台系统 | 第17-18页 |
2.3.3 一体化平台系统的构架以及对数据的要求 | 第18-19页 |
2.4 智能变电站的高级应用 | 第19-21页 |
2.4.1 设备状态信息可视化 | 第19-20页 |
2.4.2 设备告警和故障信息的处理 | 第20-21页 |
2.4.3 一键式顺序控制 | 第21页 |
2.4.4 一体化配置工具(源端维护) | 第2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第3章 变电站智能化改造的原则和要求 | 第23-31页 |
3.1 传统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原则 | 第23-25页 |
3.1.1 一次设备的改造原则 | 第23-24页 |
3.1.2 模数转换功能的设计原则 | 第24-25页 |
3.2 网络改造需求原则 | 第25-28页 |
3.2.1 常规变电站网络结构 | 第25-26页 |
3.2.2 智能变电站的网络结构 | 第26-28页 |
3.3 智能变电站建设的要求 | 第28-30页 |
3.3.1 变电站的电气一次部分要求 | 第28页 |
3.3.2 电气二次部分要求 | 第28-29页 |
3.3.3 二次设备组柜的要求 | 第29页 |
3.3.4 二次设备布置的要求 | 第29页 |
3.3.5 建筑物施工要求 | 第29-30页 |
3.4 常规变电站改造过程中安全要求 | 第3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4章 传统变电站的智能化过程设计 | 第31-38页 |
4.1 传统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可行性分析 | 第31页 |
4.2 基于IEC61850的智能化改造 | 第31-33页 |
4.2.1 IEC61850的结构体系 | 第31-32页 |
4.2.2 基于IEC61850的智能变电站总体结构 | 第32-33页 |
4.3 采样值同步问题 | 第33-35页 |
4.3.1 采样值同步问题的引出 | 第33-34页 |
4.3.2 脉冲同步法 | 第34-35页 |
4.4 站控层、间隔层和过程层系统设计 | 第35-37页 |
4.4.1 站控层设备配置 | 第35页 |
4.4.2 间隔层和过程层配置 | 第35-3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5章 北京丰台某变电站智能化改造具体工程实践 | 第38-51页 |
5.1 变电站基本设备配置及故障介绍 | 第38-40页 |
5.2 220kV电压设备智能化改造 | 第40-47页 |
5.2.1 变压器智能组件 | 第40-43页 |
5.2.2 智能断路器 | 第43-46页 |
5.2.3 避雷器智能组件 | 第46-47页 |
5.3 继电保护设备、监控系统和测量系统的智能化改造 | 第47-48页 |
5.3.1 继电保护设备的智能化改造 | 第47页 |
5.3.2 监控系统和测量系统的智能化改造 | 第47-48页 |
5.4 110kV和10kV部分智能改造配置 | 第48-49页 |
5.5 现场实施计划和预计收效 | 第49-5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作者简介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