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洞条件下寒区隧道力学性能及渗流应力耦合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8页 |
1.1 课题研究意义及背景 | 第11-12页 |
1.2 隧道工程中的渗流应力耦合 | 第12-15页 |
1.2.1 渗流对隧道的危害 | 第12页 |
1.2.2 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渗流及应力变化机制 | 第12-13页 |
1.2.3 群洞条件下隧道力学性能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其方法 | 第15-16页 |
1.3.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本文主要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4 本文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2 隧道岩体力学及渗流基本理论 | 第18-30页 |
2.1 隧道岩体力学基本理论 | 第18-21页 |
2.1.1 隧道结构计算的有限元法 | 第18页 |
2.1.2 岩土体本构模型 | 第18-20页 |
2.1.3 隧道开挖效应及围岩压力 | 第20-21页 |
2.2 围岩渗流基本理论 | 第21-24页 |
2.2.1 孔隙介质渗流及达西定律 | 第21-22页 |
2.2.2 渗流场的连续性方程 | 第22-23页 |
2.2.3 渗流场的边界条件 | 第23-24页 |
2.3 围岩渗流场-应力场耦合理论 | 第24-26页 |
2.3.1 围岩渗流场与应力场耦合作用机制 | 第24页 |
2.3.2 应力场对渗流场的影响 | 第24-25页 |
2.3.3 渗流场对应力场的影响 | 第25-26页 |
2.4 MIDAS/GTS有限元软件简介 | 第26-29页 |
2.4.1 MIDAS/GTS的特点 | 第26-27页 |
2.4.2 渗流计算基本原理 | 第27-28页 |
2.4.3 渗流-应力耦合计算基本方程 | 第28-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3 不同施工方式条件下隧道力学性能分析 | 第30-49页 |
3.1 工程概况 | 第30-33页 |
3.1.1 隧道基本结构介绍 | 第30页 |
3.1.2 隧址区地形地貌及气象条件 | 第30-32页 |
3.1.3 隧址区工程地质条件 | 第32页 |
3.1.4 水文地质条件 | 第32-33页 |
3.2 数值模型及参数选择 | 第33-35页 |
3.2.1 计算工况 | 第33页 |
3.2.2 数值计算参数选择 | 第33-34页 |
3.2.3 数值计算模型 | 第34-35页 |
3.3 计算结果分析 | 第35-44页 |
3.3.1 位移计算结果分析 | 第35-40页 |
3.3.2 应力计算结果分析 | 第40-41页 |
3.3.3 支护结构受力结果分析 | 第41-43页 |
3.3.4 塑性应变特征分析 | 第43-44页 |
3.4 防寒泄水洞适宜埋设位置分析 | 第44-47页 |
3.4.1 不同竖向净距条件下变形结果分析 | 第44-46页 |
3.4.2 不同水平净距条件下变形结果分析 | 第46-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4 群洞条件下隧道渗流场分析 | 第49-58页 |
4.1 数值模型及参数选择 | 第49-50页 |
4.1.1 渗流分析工况 | 第49页 |
4.1.2 围岩及注浆圈主要参数 | 第49-50页 |
4.1.3 数值计算模型 | 第50页 |
4.2 计算结果分析 | 第50-56页 |
4.2.1 孔隙水压力特征分析 | 第50-52页 |
4.2.2 渗流速度特征分析 | 第52-54页 |
4.2.3 流量特征分析 | 第54-5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5 隧道渗流-应力耦合稳定性研究 | 第58-70页 |
5.1 数值模型及参数选择 | 第58-59页 |
5.1.1 模型及参数 | 第58页 |
5.1.2 计算工况 | 第58-59页 |
5.1.3 边界条件定义 | 第59页 |
5.2 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 第59-69页 |
5.2.1 位移计算结果分析 | 第59-64页 |
5.2.2 应力计算结果分析 | 第64-66页 |
5.2.3 支护结构受力结果分析 | 第66-68页 |
5.2.4 塑性应变特征分析 | 第68-6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6.1 结论 | 第70-71页 |
6.2 展望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