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1.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 研究创新点 | 第15-18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8-30页 |
2.1 研究背景 | 第18-19页 |
2.2 国内外脱除废气中AsH_3的方法 | 第19-21页 |
2.3 TiO_2材料 | 第21-26页 |
2.3.1 TiO_2材料的性质 | 第21-22页 |
2.3.2 TiO_2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22-26页 |
2.3.3 TiO_2材料的应用 | 第26页 |
2.4 吸附剂的种类 | 第26-28页 |
2.5 活性成分的种类 | 第28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0-38页 |
3.1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30-32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30-31页 |
3.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31-32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2-34页 |
3.2.1 实验技术路线图 | 第32-33页 |
3.2.2 实验装置与流程 | 第33-34页 |
3.2.3 AsH_3浓度的测定 | 第34页 |
3.2.4 去除效率的计算 | 第34页 |
3.3 吸附剂的制备 | 第34-35页 |
3.4 吸附剂的表征方法 | 第35-37页 |
3.4.1 N_2吸脱附(N_2-BET) | 第35页 |
3.4.2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35-36页 |
3.4.3 X射线衍射能谱(XRD) | 第36页 |
3.4.4 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 | 第36页 |
3.4.5 CO_2程序升温脱附(CO_2-TPD) | 第36页 |
3.4.6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36-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CuO_x/TiO_2吸附剂对AsH_3的吸附性能研究 | 第38-46页 |
4.1 吸附剂制备条件对AsH_3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38-43页 |
4.1.1 吸附剂不同载体对AsH_3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38-39页 |
4.1.2 吸附剂不同活性组分对AsH_3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39-40页 |
4.1.3 CuO_x/TiO_2吸附剂不同负载量对AsH_3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40-41页 |
4.1.4 CuO_x/TiO_2吸附剂不同焙烧温度对AsH_3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41-42页 |
4.1.5 CuO_x/TiO_2吸附剂不同pH值对AsH_3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42-43页 |
4.2 反应条件对吸附剂净化AsH_3的影响 | 第43-45页 |
4.2.1 不同氧含量对CuO_x/TiO_2吸附剂净化AsH_3的影响 | 第43-44页 |
4.2.2 不同反应温度对CuO_x/TiO_2吸附剂净化AsH_3的影响 | 第44-4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样品表征及再生研究 | 第46-58页 |
5.1 BET分析 | 第46-47页 |
5.2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47-49页 |
5.3 二氧化碳-程序升温脱附分析 | 第49-50页 |
5.4 FT-IR分析 | 第50页 |
5.5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 第50-53页 |
5.6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 第53-54页 |
5.7 CuO_x/TiO_2 吸附剂的吸附机理推测 | 第54-56页 |
5.8 吸附剂再生研究 | 第56-57页 |
5.8.1 N_2加热吹扫再生 | 第56-57页 |
5.9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建议 | 第58-60页 |
6.1 结论 | 第58-59页 |
6.2 后续研究展望和建议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2页 |
附录A 硕士研究生期间研究成果 | 第72-74页 |
附录B 硕士研究生期间参与科研项目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