钼基催化剂催化还原性混合气制备甲硫醇的研究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1.1 引言 | 第12页 |
1.2 含硫污染物排放现状 | 第12-13页 |
1.3 含硫污染物控制方法 | 第13-16页 |
1.3.1 物理法 | 第13-14页 |
1.3.2 化学法 | 第14-15页 |
1.3.3 生物法 | 第15-16页 |
1.4 含硫废气资源化利用现状 | 第16-20页 |
1.5 论文选题依据、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20-23页 |
1.5.1 论文的选题依据 | 第20页 |
1.5.2 论文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5.3 论文创新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实验试剂、仪器和方法 | 第23-31页 |
2.1 实验主要试剂、仪器、气体及规格 | 第23-25页 |
2.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5-27页 |
2.2.1 载体SBA-15的制备 | 第25-26页 |
2.2.2 过渡金属和碱土金属改性钼基催化剂合成 | 第26页 |
2.2.3 稀土金属改性钼基催化剂合成 | 第26-27页 |
2.2.4 碱金属改性钼基催化剂合成 | 第27页 |
2.3 催化剂活性评价装置 | 第27-28页 |
2.3.1 催化合成甲硫醇活性评价装置 | 第27-28页 |
2.3.2 催化合成甲硫醇活性评价计算方法 | 第28页 |
2.4 催化剂的表征 | 第28-31页 |
2.4.1 氮气吸脱附(BET) | 第28-29页 |
2.4.2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29页 |
2.4.3 激光拉曼(Raman) | 第29页 |
2.4.4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 第29页 |
2.4.5 高分辨率透射电镜(TEM) | 第29页 |
2.4.6 程序升温还原(H_2-TPR) | 第29-30页 |
2.4.7 一氧化氮程序升温脱附(NO-TPD) | 第30-31页 |
第三章 碱土和过渡金属添加对催化剂的影响 | 第31-42页 |
3.1 碱土金属最佳负载量筛选 | 第31-33页 |
3.2 碱土金属改性钼基催化剂活性测试 | 第33-35页 |
3.3 碱土金属改性钼基催化剂XRD | 第35-36页 |
3.4 过渡金属最佳负载量筛选 | 第36-38页 |
3.5 过渡金属改性钼基催化剂活性测试 | 第38-40页 |
3.6 过渡金属改性钼基催化剂XRD | 第40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稀土金属添加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42-52页 |
4.1 稀土含量筛选 | 第42-44页 |
4.2 不同稀土元素筛选 | 第44-48页 |
4.3 稀土改性的钼基催化剂XRD | 第48-49页 |
4.4 稀土改性的钼基催化剂H_2-TPR | 第49-5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五章 碱金属添加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52-70页 |
5.1 催化剂活性测试 | 第52-55页 |
5.2 氮气吸脱附 | 第55-56页 |
5.3 XRD | 第56-57页 |
5.4 Raman | 第57-58页 |
5.5 TEM | 第58-59页 |
5.6 XPS | 第59-66页 |
5.7 NO-TPD | 第66-68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 第70-72页 |
6.1 结论 | 第70-71页 |
6.2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0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0-81页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基金项目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