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泌尿生殖器肿瘤论文--女性生殖器肿瘤论文--子宫肿瘤论文

不可逆电穿孔消融对兔宫颈组织安全性及宫颈移植瘤治疗有效性研究

中文摘要第5-9页
abstract第9-12页
第1章 绪论第17-19页
第2章 综述第19-35页
    综述一、年轻早期宫颈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进展第19-24页
    综述二、不可逆电穿孔技术的临床应用进展第24-35页
第3章 不可逆电穿孔消融兔宫颈组织的安全性研究第35-57页
    3.1 材料第35-38页
        3.1.1 研究对象第35-36页
        3.1.2 主要仪器第36页
        3.1.3 纳米刀系统简介第36-38页
        3.1.4 主要药品及试剂第38页
    3.2 实验方法第38-45页
        3.2.1 实验程序及思路第38-39页
        3.2.2 实验兔分组第39页
        3.2.3 具体操作方法及步骤第39-45页
        3.2.4 统计学分析第45页
    3.3 结果第45-52页
        3.3.1 术后动物一般状况第45-46页
        3.3.2 大体标本第46-47页
        3.3.3 HE染色第47-48页
        3.3.4 Masson染色第48-49页
        3.3.5 TUNEL染色第49-50页
        3.3.6 透射电镜第50-52页
    3.4 讨论第52-56页
    3.5 结论第56-57页
第4章 兔VX2宫颈原位移植瘤模型的建立第57-67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57-60页
        4.1.1 实验动物及VX2肿瘤组织块第57-58页
        4.1.2 试剂与材料第58页
        4.1.3 主要仪器第58页
        4.1.4 模型制作第58-59页
        4.1.5 移植后观察(肿瘤生长曲线、转移情况、病理学及生存期)第59-60页
        4.1.6 统计学分析第60页
    4.2 结果第60-63页
        4.2.1 VX2宫颈原位种移植瘤模型建立情况第60-61页
        4.2.2 肿瘤生长曲线、转移情况及生存期第61-62页
        4.2.3 病理组织学检查第62页
        4.2.4 影像学特点第62-63页
    4.3 讨论第63-66页
    4.4 结论第66-67页
第5章 不可逆电穿孔消融兔VX2宫颈移植瘤的有效性研究第67-85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67-74页
        5.1.1 材料第67-68页
        5.1.2 实验方法第68-74页
        5.1.3 统计学分析第74页
    5.2 结果第74-80页
        5.2.1 临床结果与大体病理标本第74-75页
        5.2.2 CT影像学改变第75-76页
        5.2.3 消融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体重变化及肿瘤生长曲线比较第76-77页
        5.2.4 炎症评估第77页
        5.2.5 组织病理学检查第77-80页
        5.2.6 血清生化学检查第80页
    5.3 讨论第80-84页
    5.4 结论第84-85页
第6章 结论与课题创新性分析第85-87页
    6.1 结论第85页
    6.2 课题创新性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97页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97-99页
致谢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肺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蛋白质组学和多肽组学研究
下一篇:YAP对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曲妥珠单抗耐药性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